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垦利16油田为莱州湾凹陷高含硫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现象,而原油混源程度及分布特征并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综合运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饱和烃碳同位素法判识混源油,并对其混源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垦利16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特征,平面上原油混源程度基本相当,纵向上原油混源程度与地层层位具有相关性,其中,沙三上亚段咸化型原油混入比例最高,平均值为89%,而沙三下亚段咸化型原油混入比例最低,平均值为25%。垦利16油田混源油的发现,证实了莱州湾凹陷主洼沙四段咸化烃源岩的贡献,预示着主洼及南部斜坡带深层沙四段蕴含着巨大的勘探潜力;首次明确南洼生烃和供烃能力,进而有望打开南洼围区的勘探局面。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渤海南部火山岩发育区的勘探存在诸多挑战:地震资料品质差,有利圈闭目标刻画难度大;储层埋深大,优质储层成因机理研究薄弱;地质条件复杂,油气成藏机理认识不清。针对上述地质难题,通过系统开展新生界火山岩三维定量精细刻画和火山岩发育区变速构造校正成图,真实还原了火山岩下构造原貌,为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开展火山岩发育区成藏地质条件精细解剖,提出"断裂—岩浆"联合控制坡隆构造带的形成及规模性圈闭的发育、岩浆活动时空有序分布有利于深部优质储层发育、"断裂—岩浆"时空有序配置控制火山岩发育区的油气差异富集。以此为指导,首次在黄河口凹陷南部斜坡带火山岩发育区发现了渤中34-X大型优质油田。  相似文献   
3.
东辛地区沙三段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着重描述和分析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滑塌浊积扇砂体沉积和发育特点,将本区的滑塌浊积扇砂体划分出了3种沉积微相,建立了砂体垂向序列和分布模式,进而说明了滑塌浊积扇砂体发育的地区性控制因素.认为东辛地区滑塌浊积扇砂体的形成和发育与三角洲的规模和建设性、洼陷带的古地形特征及构造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勘探,辽中南洼东营组东二段油气分布表现为显示好、厚度大、储量小的"贫化"特征,断层侧向封堵分析表明,圈闭有效性差导致东二段油气难以富集成藏。根据流体包裹体产状、储层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值统计、显微荧光特征和显微测温分析,结合单井热演化史分析,辽中南洼东二段油气主要经历了两期充注成藏。第1期发生于明化镇组沉积早期,距今9.0~5.1Ma;第2期发生于明化镇组沉积晚期,距今4.0~1.3Ma。断裂活动性表明本区在明化镇组沉积中期(距今5.1Ma)经历一次强烈构造活动,导致东二段储层大部分与馆陶组对接,第1期形成的古油藏被破坏调整,形成了现今东二段油气"贫化"分布特征。辽中南洼油气沿断层向浅层运移并聚集成藏,新近系是油气富集层系。  相似文献   
5.
东河塘组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勘探目标层,本次研究在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北部探井岩心颜色、粒度、成分、沉积构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区东河塘组沉积成因的探讨,将其岩石学特征与沙雅地区和塔中地区进行对比,利用测井曲线、录井岩性剖面的分析,以及地震解释地层等厚图等地质资料,揭示目标层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并进一步初步探讨了本区的沉积相模型.研究认为该区发育干旱潮坪相,分为泥坪、砂坪、砂泥坪3个亚相.  相似文献   
6.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目前已发现的4.2×108 m3油气地质储量90%以上分布于走滑断裂带。根据走滑断裂的平面特征、剖面特征以及活动强度将其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其中中段走滑活动最为强烈,走滑特征明显,北段和南段相对较弱。走滑断裂利于烃类的生成和排出;走滑断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走滑坡折带,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走滑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张性断层形成了不同样式的油气输导体系;沿走滑断层走向形成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圈闭群,受右旋走滑挤压应力的影响,这些圈闭封堵性好,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成藏。  相似文献   
7.
石臼坨凸起油气勘探历经40余年,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程最长的地区之一。该区在经历多年的勘探沉寂之后,近年在其浅层新近系发现大中型油气田。通过回顾该区油气勘探历程,综合钻井、地化、地球物理等勘探资料,系统分析了石臼坨凸起浅层油气藏的构造、油源及储盖组合等特征,总结其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新思路指导下的创新地质认识是取得老区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1低幅构造背景与岩性体的有效叠合匹配是浅层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2重新认识凸起区构造特征,特别是对北西向隐伏断层的成功确认,在凸起内部低幅构造的识别和成因分析上起到重要的作用;3多凹包绕型凸起带油源的有效判识有助于提高勘探成功率。石臼坨凸起重获油气发现的勘探启示可为渤海海域特别是凸起带探索出浅层油气藏的综合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渤中探区Q构造新近系近十年探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周边成熟油田浅层岩性勘探的思路,以地质认识为指导,以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圈闭刻画为核心,综合运用地层切片、地震属性分析、90度相移及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等多项地球物理技术,对新近系明下段浅水三角洲岩性圈闭进行精细识别与刻画。结果表明:地层切片结合地震属性技术有效识别砂体平面展布特征,90度相移技术辅助完成砂体精细刻画,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技术真实反映砂体构造特征。通过多项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相继发现了Qa、Qb/c及Qd等一系列浅层岩性含油气构造,掀起了渤海海域浅层岩性勘探的热潮,同时也对相似地质背景探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古近系深层次生孔隙垂向分布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黏土矿物分析及物性数据发现,长石、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性组分的溶蚀是东濮凹陷古近系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且随埋深增大,碳酸盐溶蚀程度减小,长石溶蚀程度增加。次生孔隙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胶结物溶孔、铸模孔以及裂缝(隙)等。垂向上从上至下,对应深度2375~2675m、2975~3350m、3675~4200m和4500m以下依次发育4个次生孔隙带,其主要形成机理有: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的溶解作用;异常高压环境中的热循环对流、幕式排烃以及异常高压导致的生油窗扩展作用;不整合面和断裂带附近的淋滤作用等。图7表2参1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