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柴达木盆地自新生代以来长期处于青藏高原隆升背景之下,持续分阶段的隆升导致盆地的古海拔变高、湖盆封闭、气候干寒和盐源充足,形成典型的高原咸化湖盆,以“深水成盐”模式为主,湖内“双扩散对流”在斜坡底部能量突变带附近(如断裂下盘)能够快速堆积大量与盐类共生的烃源岩,该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虽低,有机质类型却好,具有较高的烃类转化率和保存条件,能够成为优质烃源岩.高原咸水环境有利于发育丰富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滩坝砂体,常分布于坡折带以下;该类型湖盆具有“自我封闭”的地层流体,储层胶结作用又普遍发育,极易形成物性尖灭成因的岩性圈闭,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取决于断裂—砂体的油气输导能力.高原咸化湖盆具有典型的“坡折带控砂”和“断裂控藏”的地质规律,岩性油气藏主要富集于坡折带以下,输导断裂发育的区带.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Ⅻ号断层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地震反射层的特点、沉积地层厚度的变化、油井产能的突变、地层压力系数与地层倾角的差异等参数确定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Ⅻ号断层的存在,并通过构造演化分析确定了该断层的性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跃进一号构造与砂西构造之间的Ⅻ号断层早期为受拉张作用控制的正断层,后期演化为受挤压作用控制的逆断层;断层开启时是油气的运移通道,而封闭时使跃进一号构造与砂西构造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油水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达到稳产与提高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但是对岩性油藏形成过程的研究十分薄弱。在分析柴西南区主力烃源岩生、排烃史的基础上,根据储层显微荧光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结合对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深入分析了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研究表明,柴西南区有两次主要的油气充注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其岩性圈闭形成具有相对早期性和多期性,其主要形成期在渐新世末期和上新世末期。柴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成藏期及保存-破坏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柴西与柴北缘地区凝析油气与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对比,得出凝析油烃源岩为高成熟的烃源岩,柴西地区凝析气的母质成熟度要高于柴北缘地区。综合烃源岩与凝析油气的地化指标、包裹体测定温度、方解石年龄测定等因素得出:柴西凝析油气来自深层或邻近凹陷下第三系成熟-高熟的湖相烃源岩,成藏不晚于N1时期;柴北缘凝析油气来自深层或邻近凹陷下侏罗系成熟-过熟含煤湖沼相烃源岩,形成于N1初-N21初,成藏于N21时期或之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