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主要为重力流砂体沉积,砂体的分布在垂向和横向上均复杂多变,单砂体厚度薄,对高效钻井和生产提出了挑战。文章提出了一套利用近钻头随钻测量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方法。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油藏和地质力学模型,进行钻井位置优选、工厂化平台设计、钻井作业实施和地质导向方案优化,使井轨迹设计科学合理,钻井过程中提高砂体钻遇率,同时保证后期生产阶段较高的单井产量与井区的最终长期累计产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优质储层主要为碎屑流的块状砂岩,提高钻遇率的核心在于利用实时传输随钻测量数据,综合分析钻、测、录数据,确定钻头在沉积旋回的位置,从而确定地质导向作业方案。在该方法指导下实施的两口水平井钻井作业,油层钻遇率较周边井钻遇率提高5%~10%;通过早期基于地质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基础上的数值模拟,结合钻井和生产实践科学布井,最终选定400m为研究区最佳水平井井距。  相似文献   
2.
运用印模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从储盖条件、油源分布、成藏模式、小幅度构造等方面对古地貌油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受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末幕的影响,研究区延长组顶部遭受剥蚀,形成了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水系广布的地貌形态,可划分为6种地貌单元。古地貌形态对上覆富县组—延安组地层的相带展布、压实披覆构造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古地貌形成的剥蚀面沟通了延长组与延安组的生储盖组合;长7生烃凹陷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古地貌油藏的宏观分布,距离生烃凹陷越近,延安组油藏分布越密集,产量越高;河间丘、坡嘴、斜坡等地貌单元易形成披覆圈闭、岩性-构造圈闭,构成相应的成藏模式而聚集油气;油藏范围内,鼻隆、局部隆起等小幅度构造控制着油气的聚集程度和高低产井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胡尖山油田元196区长9油藏属于典型的低孔隙、低渗透厚层块状油藏,油层厚度大且无明显隔夹层,采用常规压裂工艺改造因支撑剂沉降难以实现纵向上的有效动用。为了改善其压裂改造效果,借鉴下沉积控制缝高压裂原理,在现场实施多级加砂压裂储层改造技术。进一步增加裂缝长度和支撑缝高,从而扩大有效泄油面积,在胡尖山油田元196区的应用显示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胡尖山地区长7油层组油页岩具有厚度大、含油率高且分布范围广等特点。随着近年胡尖山油田勘探不断深入,长7层新出现出油井点多,油藏规模大的特征,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是长庆油田在该区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其沉积特征对砂体展布和储层的控制等开发地质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长7含油砂体分布与沉积相展布关系的研究,从地质概况、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相研究、结合储层特征和油气运移聚集理论等方面对该区的长7油层做了详细分析,认为该区含油砂体的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显著。同时从实际出发,根据现有探评价井资料,总结和分析了工区内各油层的储层特点,对该区的产建有利区作了预测分析,为下步建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油藏工程和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态特征和多相流,并且越来越依赖于数值模拟,而数值模拟又必须根据流体PVT实验测量数据.如果所取地层流体样品质量不高,污染物较多,实验评价不正确,会使后面的工序决策失误.而聚焦取样则可较快降低取样流体的污染程度.聚焦取样需要样品管线和屏蔽管线,并且每条管线有自己的抽排泵、控制阀、压力表和流体分析系统,分别监测样品区和屏蔽区污染物的清洗过程.通过实例对聚焦取样与传统取样进行了比较,介绍了聚焦取样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实验证明聚焦取样与常规抽排取样相比,清洗速度快,清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安83区块开发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安83区块长7油藏是典型的"三低"(低压、低渗、低产)油藏,具有储量资源大,目前预测含油面积241km2,地质储量1.3×108t,但物性差,开发难度大,该区从2010-2012年对该区块分6套不同井网进行试验开发,截止目前共完钻油水井429口,投产193口,论文通过对安83区块长7油藏的构造特征、沉积相特征、油藏特征及所采用的6种不同开发试验井网的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后期规模建产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注水管理要求水力压裂布置最优化.在西西伯利亚的南Priobskoe油田,由于缺少直接的应力测量(垂直分布和方向)而需要确定最小主应力的方向与大小.砂岩产层之间不渗透泥岩的存在,使得为了最大化采收率而进行压裂的设计和油田的开发变得复杂.渗透率和渗透率各向异性在不同的深度是个未知量,这将影响油井的完成和油藏管理的决策.对若干砂岩和泥岩储层的微裂缝进行了地层评价(应力测试).在应力测试中通过电缆地层测试器的双封隔器模块来隔离1 m的储层,然后用井下泵注入钻井液来造一个水力裂缝.电缆双封隔器和标准探测器模块的组合可提供多个有关砂岩中渗透率和渗透率各向异性的评估.应力测试前后利用储层缩微图像数据来获取有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信息.由于西西伯利亚工作环境恶劣,造成从事详细的风险评估、工作计划、实时质量管理与决策的困难.对优化井数、井网、注水井选择和压裂设计中所获得的应力和渗透率数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深湖相泥页岩和重力流砂体的交互沉积,储层的分布在垂向和横向上均复杂多变,单砂体厚度薄,同时又受到天然裂缝的影响.针对该区页岩油开发中存在的井位部署、高效钻井和科学压裂等技术难题,提出了一套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油藏和地质力...  相似文献   
9.
胡尖山地区长7层新出现出油井点多,油层连续性好,油藏规模大的特征,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是长庆油田在该区的主力区块.该区长7油藏平均孔隙度8.9%,渗透率0.19 mD,属致密油藏,2010年开始进行开发试验,暴露出注水有效驱替系统难建立,递减快,单井产能低,油井见水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近年进行的多项开发试验效果,着重从水平井井网形势、储层改造参数等角度对该区长7油藏开发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