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氮肥类型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尿素、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等生产上常用氮肥对玉米产量、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氮肥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类型增产达2418.5~3639.4 kg/hm2,其中,施用尿素增产最大;但施用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的相对纯收入最高,每公顷达4352.9元.尿素和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处理的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叶片SPAD、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和氮素积累均高于其他氮肥类型;尿素和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也显著高于其它氮肥类型.综上所述,考虑到提高玉米产量,缓解土壤酸化现象以及增加农民相对纯收入等因素,推荐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作为研究区域氮肥品种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以碳铵为原料,通过添加稳定剂,采用无烘干挤压造粒工艺,制备长效碳铵颗粒肥的生产技术,以及小氮肥企业生产长效碳铵颗粒肥的条件与效益。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化工研究所农化科技人员成功地开发出了长效碳铵颗粒肥,并已投入工业化生产。该产品投放市场后,很受农民的青睐,尽管是肥料销售淡季,且售价比普通碳按高出70元/吨,但仍供不应求。其技术指标为:总有效养分≥20%、含氮≥16%、水分<35%、粒度(4.5mm)≥95%、抗压强度≥18N,外观为灰白色、无机械杂质。该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设备投资少。采用无烘干挤压造粒工艺,建一年产2~4万吨生产线,设备投资仅需28~38万元。2.加工费用低。若小碳铵厂生产该产品,无需增加流动资金,原材料成本略低于普…  相似文献   
4.
原油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流程模拟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某原油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工艺流程,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装置的初馏塔、常压塔和减压塔进行流程模拟计算,获得了各产品的温度、流量等关键参数及减压塔侧线产品的馏程曲线,并与实际数据对比,二者吻合良好. 分析了塔板温度和气液相流量沿塔板的分布,运用灵敏度分析工具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常压塔柴油收率可增加0.22 t/h,常压塔热负荷降低6.3%,减压塔轻油收率上升0.18%,减压塔热负荷降低11.2%.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两种以二氰胺根为阴离子的低黏度离子液体1-羟乙基-3-甲基咪唑二氰胺盐和1-丁基-3-甲基咪唑二氰胺盐,采用~1H NMR,FTIR,ESI-MS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两种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溶解性、熔点和热稳定性等物化性质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考察,初步探讨了它们吸收CO_2的性能,并与实验室常用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二氰胺根的引入可降低离子液体的黏度,在阳离子上引入羟基可增加离子液体的水溶性,两种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性能均优于[Bmim][BF_4]。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低黏度离子液体在CO_2捕集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汪敬恒 《化工文摘》2001,(10):58-5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化肥,而氮肥碳酸氢铵(简称碳铵)养分单一,且易分解、结块,施用不当还会造成养分的大量流失和分解损失,致使氮素利用率低,已愈来愈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其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碳铵的改造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氮肥施用与环境污染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我国农业生产中氮肥的施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并提出了一些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9.
稀土复混肥中改性稀土添加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敬恒  王树立 《化肥工业》1999,26(1):17-18,21
介绍了常用农用稀土盐RE(NO3)3.6H2O、RECl3.6H2O必须转变为螯合物或络合物才能制备含稀土复混合肥料的原因,改性稀土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及合理施用土复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以Aspen Plus为模拟工具,选择反应平衡模型,应用Gibbs自由能最小化方法建立了Shell粉煤气化模型及Texaco水煤浆气化模型,运用灵敏度分析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气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Shell气化工艺,蒸汽煤比和氧煤比是影响Shell气化炉的出口组成的主要因素,当蒸汽煤质量比为0.08~0.11,氧煤质量比为0.8~0.9时进行气化较为合适;对于Texaco气化工艺,水煤浆浓度和氧煤比是影响Texaco气化炉的出口组成的主要因素,当水煤浆浓度在65%(wt)左右,氧煤质量比为0.95~1.05时进行气化较为合适.通过对两种气化工艺的对比与分析,为IGCC、煤气化等过程的气化工艺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