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注CO_2驱油作为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油气田开采中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阐述了CO_2驱油机理、及其对应的驱油方式。其中比较系统的总结出了现行测定及评价注CO_2驱参数的各种室内试验方法并调研了CO_2驱油技术的国外概况和国内应用现状,提出在气源上,建议有关油田与工厂合作,合理的利用工业废气,开展CO_2捕集和驱油埋存先导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湛祥惠  陈晶  胡人瑞  刘梦颖 《海洋石油》2020,40(3):26-30, 42
海上油气田测试作业费用较高,且时间窗口有限,生产数据分析技术(RTA)可弥补常规试井作业不足。该技术以渗流理论为基础,依靠生产动态数据,通过典型曲线图版拟合求取地层参数。在东海气田实例应用中,该方法能够准确反映中孔渗气藏储层特征,对于低孔渗储层需结合不稳定试井方法综合评价。生产数据分析技术适用性强,不需要关井测试,可降低海上油气田生产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3.
注CO2驱油作为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油气田开采中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阐述了CO2驱油机理,介绍了对应的驱油方式,其中着重系统地总结出了现行测定及评价注CO2驱参数的各种室内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气藏开发早期判断水侵状况,对于气井出水的防治、气藏采收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海上油气田在勘探时期或生产初期,较少钻探气藏边部探井或开发井。投入生产后,早期边水影响不明显的气藏会被错误认为是定容气藏,盲目提高采气速度,造成边水推进过快,当边水开始对气井产生影响时,生产形势往往已不容乐观。该文通过分析不稳定试井成果以确定气水界面并对海上某气田X-3井的实例进行探讨,研究了边水气藏见水前水侵状况的合理判断方法。针对所有气井均未见水的气藏,对其水气关系进行判断,从而在生产早期配置合理采气速度,防止边水快速推进,达到延长稳产期,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彭春洋  陈健  原晓珠  湛祥惠 《煤》2011,20(5):38-42
煤的渗透性是控制煤层气在煤储层中流动的最关键参数。探讨煤的渗透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于煤层气的勘探开采及动态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详细分析了裂隙系统、煤岩组分类型、煤的变质程度、有效应力、基质收缩、克林伯格效应等方面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潮汐效应对测试数据特别是压力恢复数据的影响有时会非常明显,为保留真实的储层压力变化特征,必须对所测得的压力数据进行校正,以消除潮汐效应的影响。此文分析了关井时间、潮汐大小、地层渗透率对试井曲线的影响。利用海上平台的设备间接获取潮汐数据,或者借用井点附近港口的潮汐数据,利用试井解释软件对实测的试井压力数据进行校正,尽可能消除潮汐效应的影响。对校正后的压力数据重新进行试井解释,取得了较好的拟合效果,对今后海上油田试井解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晶  湛祥惠 《海洋石油》2018,38(2):46-53
化学驱是进一步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目前的化学驱油机理研究仅能反映不同驱剂对不同类型剩余油的驱替过程,没有将不同类型剩余油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分析启动不同类型剩余油的顺序和难易程度,更没有考虑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此文以光刻微观物理模型为研究手段,深入研究了不同类型驱剂启动剩余油的顺序和难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驱剂启动不同类型剩余油的顺序和难易程度不同,以聚/表二元体系最易启动剩余油,且基本可以同时启动不同类型剩余油;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表现为:相同渗透性的岩心,孔喉比越大驱替效果越差,当孔喉比相同时,配位数越大驱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苏皖下扬子区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下扬子苏皖南露头区中、古生界的构造热演化特点及其控制环境,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AFT),对苏皖下扬子7个中、古生界碎屑岩进行热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古生界碎屑岩表现出105.7~50.9 Ma的AFT年龄特点,均远小于其相应的地层年龄,平均径迹长度在13.19~13.70μm之间,呈单峰分布,分析结果反映了下扬子苏皖南露头区中、古生界经历燕山期岩浆事件热改造完全退火后晚白垩世以来差异抬升剥露的冷却历史。FT热史模拟结果反映了研究区三阶段的热演化特点:快速冷却抬升(1.7~15℃/Ma)、缓慢剥露冷却(0.27~0.81℃/Ma)和再次快速冷却抬升(2.8~5.6℃/Ma)。通过对样品热历史的分析:发生在113~100Ma的构造转折与黄桥事件相对应,代表了由挤压体制转变为拉张断陷盆地阶段;发生在75~68 Ma的构造转折与仪征事件相对应;发生在18~10 Ma的构造转折代表喜山晚期区域遭受整体抬升剥蚀过程。  相似文献   
9.
煤的渗透性是控制煤层气在煤储层中流动的最关键参数。探讨煤的渗透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于煤层气的勘探开采及动态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裂隙系统、煤岩组分类型、煤的变质程度、有效应力、基质收缩、克林伯格效应等方面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越来越多的水平井应用于天然气藏,选定准确预测水平气井产能公式意义重大。本文从水平井长度和宽度两个方面对水平气井产能计算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建议根据敏感性因素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产能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