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填隙物类型和分布状态特征,将低渗透砂岩储层分为4大类10小类,高青油田高54块低渗滩坝砂储层属于"半充填型"储层,蒙脱石和碳酸盐胶结物是储层伤害的两大类矿物,蒙脱石矿物遇水膨胀造成强水敏,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物产生中等土酸酸敏。在岩石学特征分析基础上,根据岩心酸化驱替实验,敏感矿物分析和酸溶模拟实验结果,制定了高54块的酸化改造方案,该方案实施后使已停产油井高54-x4井低渗透油层重新获得产能,达到了增油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东营凹陷页岩中方解石矿物成因和储层成岩特征,利用薄片、X衍射、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技术,首次发现了牛页1井页岩中方解石脉具有示顶底构造和机械双晶特征,是地质构造运动产生地应力作用于页岩方解石脉上留痕的直接岩石学证据,为页岩地层地应力的研究提供了载体矿物。通过对研究区页岩中泥晶方解石和亮晶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页岩中泥晶方解石的形成主要隶属于与甲烷细菌活动生成生物气有关的碳酸盐,亮晶方解石脉极可能为泥晶方解石溶蚀后再沉淀重结晶的产物。生烃增压等作用形成微裂缝是方解石脉形成的先决条件,有机酸对泥晶方解石的溶蚀和再沉淀是必要条件。根据发现的4个岩石学特征和碳氧同位素证据,阐述了从生烃增压、微裂缝形成、有机质热演化排出有机酸、泥晶方解石被溶蚀、方解石重结晶,直至方解石脉形成的整个同生演化过程,并探讨了页岩与相邻砂岩的碳库来源和砂泥岩协同成岩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并与国外成功的经验相对比,首次在胜利油区沾化凹陷义东301井沙四段上亚段发现存在钙质古土壤高产油层.古土壤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钙结团块、肺泡结构、根模孔及钙化蛹等.沾化凹陷在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具备古土壤形成的气候条件和物质基础,古土壤储层的发现为进一步查明济阳坳陷在沙四段沉积末期存在沉积间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古土壤层还是优质储层,拓展了胜利油区储层勘探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砂岩储层经工艺改造后,各井储层产能差异明显,关键在于没有根据储层本身特性制定有效的改造方案。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X-衍射分析和矿物溶蚀实验等技术,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测试分析,准确把握储层岩石矿物特征,制定针对性强的分步溶离改造方案,形成了低渗透砂岩储层分步溶离酸化改造技术。以临南洼陷夏463井低渗透砂岩储层为例,阐述了酸化施工前低渗透储层所须进行的微观分析流程,在分析储层微观特征和溶离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低渗透储层酸化施工方案,并且进行了现场跟踪。夏463井2918.1~2923.0m井段致密砂岩储层于2010年11月初酸化改造后,产油量为6.97m3/d,连续开采1a多,产油量仍达2~4t/d。现场施工证实,将岩石学基础研究与现场工艺成功对接,不但对提高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稳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控制后期含水率上升也具有极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泥页岩综合分类命名方案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页岩油气分类评价中细化泥页岩特征是基础,统一室内鉴定和录井现场岩性定名的对应关系非常必要。在济阳坳陷古近系和新近系页岩油气勘探实践的基础上,调研收集了北美及中国多个地区代表性泥页岩段与岩石组成有关的资料,并进行了类比及对比分析,明确了泥页岩相关术语的含义。针对当前泥页岩分类不一、含义相互交叉或覆盖、石油行业术语难以全面反映页岩油气赋存层段岩性特征的现状,按照岩石学分类命名基本原则,提出了泥页岩室内鉴定综合分类命名方案,建议录井现场细化油泥岩和油页岩的分类,并明确了2种方案的对应关系。该方案能够满足页岩油气勘探分类评价的要求,又选择性地保留了"油泥"、"油页"等传统行业术语,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便于理解和使用,且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6.
临南洼陷带沙三段下亚段碎屑岩储层非常发育,而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所占比例较高,难动用储量大。在研究储层微观特征及低渗透成因的基础上,将研究区沙三段下亚段低渗透——特低渗透碎屑岩储层划分为4大类10小类,并分析了各类储层的微观主控因素和增产改造方法。A类储层仅需对钻井液污染带进行针对性的酸洗处理即可具备较好的自然产能,将其命名为自然产能控低渗透储层;B类储层可以利用酸液溶蚀碳酸盐胶结物、增大孔隙度和渗透率,从而获得较好产能,将其命名为酸化控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C类储层根据填隙物类型分为粗晶——连晶碳酸盐胶结类型、泥质胶结类型、塑性组分充填类型和次生石英胶结类型4小类,不同类型采取不同酸化和压裂措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将其命名为酸压控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D类储层压裂和酸化效果均较差,将其命名为力求产特低渗透储层。  相似文献   
7.
借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页岩油储层进行原油赋存状态和物质组分分析。荧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束缚型和游离型沥青分别选择性赋存于泥质纹层、碳酸盐纹层和裂缝内,泥质纹层作为生油的母质仓储,易于富集炭质沥青和沥青质沥青;碳酸盐纹层相对于泥质纹层具有更优越的储集空间,易于富集胶质沥青和油质沥青,更易流动的油质沥青则汇集到裂缝内。研究发现,方解石脉本质上是一种接近于完全充填的裂缝表现形式,总结出4个亮晶方解石脉体的识别标志,其中轴愈合线附近的方解石晶间孔和未愈合缝可以作为油质沥青的运移通道。页岩油储集空间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岩石结构与构造及物质组分,矿物组分差异和有机质热演化是页岩油储集空间和含油性的2个主要影响因素。受此影响,泥页岩储集性表现为:(1)纹层状泥页岩储层具有高孔隙度;(2)碳酸盐含量高的泥页岩储层具有高孔隙度;(3)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泥页岩储层具有高孔隙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X衍射全岩分析、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标定等微观分析手段,对东营凹陷利页1井泥页岩中白云石的赋存特点及相对丰度开展研究,探讨垂向上白云石相对丰度的层序界面指示意义。利页1井泥页岩中发现2种白云石赋存状态,分别是菱形自形晶和不规则显微晶的白云石,菱形自形晶白云石呈现2期似加大边的重结晶成岩特征,不规则显微晶白云石具有原生白云石的特点。利页1井泥页岩中的白云石属于原生白云石,部分经历埋藏成岩重结晶的改造。白云石的形成可划分为2个阶段,即以化学方式沉淀泥晶-显微晶原生白云石和准同生白云石化阶段、通过纹层间毛细管力差异泵汲途径发生重结晶阶段。首次提出白云石相对丰度的突变可作为研究区泥页岩沉积三、四级层序界面划分的典型标志,且对应发育高孔隙度储集段。在纵向上表现为越靠近层序界面,白云石相对丰度越高,远离层序界面白云石相对丰度越低。沙四段上亚段泥页岩中的粘土矿物含量高值段对应白云石相对丰度高值段,沙三段下亚段伊利石相对含量减少,伊/蒙混层含量增加,对应白云石相对丰度高值段,均表明伊利石向蒙脱石的转化有利于白云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从流体—岩石化学作用出发,建立地层水类型与填隙物发育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准确预测有利储层的发育。利用储层微观分析技术,从分析地层水性质与成岩矿物的关系入手,综合解剖江家店—瓦屋地区沙三段下亚段发育的沉积微相和成岩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主要发育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等有利沉积微相,识别出的CaCl_2型、CaCl_2-NaHCO_3型和NaHCO_3-Na_2SO_4型这3种地层水类型主要发育在地层水交替阻滞带、地层水过渡带和地层水交替停滞带,岩矿差异和地层水性质决定了研究区特定的流体—岩石化学作用,具有明显的中成岩阶段A期特征,受控于沉积微相和成岩相,形成弱压实泥质杂基充填+铁白云石胶结相、中等压实泥质杂基+碳酸盐胶结相、强压实碳酸盐胶结相、强压实泥质杂基充填相和强压实石英压溶+长石溶蚀相5种成岩相。各类成岩相具有不同的成岩效应,决定了储层扩容化和致密化的方式及特点。通过对成岩相、沉积微相和砂体等厚图等图件的叠合,分级评价了不同沉积微相和成岩相控制的储层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区深层砂砾岩体成岩差异与储层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偏光和荧光等测试技术,通过对胜利油区不同勘探区带深层砂砾岩体取心资料的系统分析,阐述了不同洼陷、不同层系、不同深度砂砾岩体成岩演化特征的差异和孔隙发育规律.研究发现,在东营、埕南和车镇地区,砂砾岩体的储集空间类型、分布和成因机制存在明显异同.结合对储层沉积物源、构造发育和流体活动特征的研究,确定了影响储层发育的3大主控因素,即物质组成中形成的刚性岩石构架、成岩层序界面的疏导作用和3类不同性质的流体(酸性、碱性、含烃流体)对储层的后期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