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岩性尖灭线的识别与刻画,一直是隐蔽圈闭描述的难题。文中以薄层调谐理论为依据。利用基于S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分析了薄层调谐的瞬时谱特征及利用薄层调谐原理识别岩性尖灭线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可以通过不同频率的瞬时谱分量来表征不同厚度三角洲砂体的尖灭线。由于不同位置的三角洲砂体尖灭点处厚度不一致,将核主成分分析的思想引入到瞬时谱分量的处理中,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技术,可以将原来分散到各瞬时谱分量中包含的所有尖灭线的有效信息,通过贡献值极高的第一主成分的形式综合表示出来,达到全面刻画三角洲砂体尖灭线的目的。该技术在JX1—2N工区东三层序低位域三角洲砂体尖灭线识别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陆相层序地层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层序地层学的本质出发,结合渤海海域油田研究实际,对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本质、三级层序内部划分问题以及不同体系域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搞清研究区沉积环境变化规律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根本,三级层序内部划分必须重视直接反映沉积环境变化的古生物资料;正确认识层序地层、古地貌、物源之间的关系是搞清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的关键;只有搞清砂体沉积特征分布规律,才会对不同体系域、不同类型的隐蔽圈闭具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辽东湾锦州31-A区块岩性圈闭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区域地质分析基础上,通过钻/测井资料、地震相以及振幅、频率、波阻抗等属性分析,对辽东湾锦州31-A区块古近系东营组浊积砂体成因类型、宏观分布和内部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砂体物源方向来自东部古复州水系,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沉积,可分为扇端、扇中和扇根3个亚相,为多期浊积事件叠置而成,受东部泥岩底辟影响较小,主要受东部沟谷—坡折带控制。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区及周边钻井、地震资料分析,从成藏基本要素角度阐述了该气藏的成藏条件。研究表明,该气藏属较大规模的自生自储型生物成因气,成藏条件良好。这对拓展周边地区勘探方向、寻找类似油气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渤海油田油气产量的不断提高,科研任务的不断增加,科研人员对各大石油软件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行业软件种类多且各软件的模块数量较多,为加强对软件的管理,保证软件模块的合理采购,合理分配以满足科研工作需求,我们研发了专业软件使用信息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模块使用信息的自动采集与统计,并以B/S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信息。介绍了该系统的系统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同时,该系统成功推广到中海油有限公司各分公司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辽中凹陷锦州区块东营组发育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远岸水下扇和近岸水下扇等重力流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沉积体系分析,探讨了各类水下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条件,建立了相应的发育模式,分析认为:物源系统、坡折类型和湖平面变化的耦合关系决定着沉积体的基本特征,包括类型、层序位置、发育部位和规模大小等.进一步研究表明,各类重力流沉积内部构成差异明显,坡折类型及组合样式对其控制作用明显,表现为:坡折组合的规模和复杂状况决定了砂体平面展布的分异状况;坡折带的类型和坡度决定着沟道体系的发育情况;坡折下方微地貌构建的次级坡折带控制着砂体的分配,尤其是优质砂体的富集位置.沟道化是断陷湖盆重力流沉积的一大特色,探讨了其有别于经典海相重力流相模式的原因.对岩性圈闭的勘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渤海海域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思考——以427构造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高成本的海上油气勘探来说,规模是制约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渤海海域而言,要寻找的不仅仅是隐蔽油气藏,而是有一定规模的隐蔽油气藏。储层特征是影响富生烃凹陷隐蔽油气藏规模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储层特征,即砂体特征就应该成为渤海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一个核心,而要研究这个核心,必须要有地质和地球物理技术两方面的结合,而且结合过程中对层序地层、沉积体系、构造三因素进行耦合分析所形成的地质模型至关重要,这就是“一核心、两结合、三因素”的研究思路。与此研究思路相配套的是三项技术包括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储层预测技术、隐蔽圈闭识别技术和“三因素”框架下的成藏分析技术。以上述研究思路和技术对427构造带进行分析认为,区内已发现的小规模油藏为岩性油藏,不具商业开采价值,原因是其储集体为湖泛期扇三角洲,砂体分散、孤立、连通性差;而下坡寻找具一定规模且连通性好的低位域油气藏和下凹寻找高位域早期大型浊积扇岩性油气藏是在427构造带寻找规模型油气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辽中凹陷锦州31-6区块东二段发育远源浊积扇沉积体系,形成东西两个浊积扇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蠕虫状反射结构,叠后反演剖面上砂泥岩纵波阻抗差异小,含水砂岩和含气砂岩在叠后波阻抗剖面上无法区分,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十分困难。以测井岩石物理分析为基础,应用叠前AVO同步反演技术对锦州31-6区块面积约165km2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反演,并采用密度和剪切模量交会区分砂泥岩,采用纵横波速度比和拉梅常数交会预测气层分布,取得明显效果,可供邻区浊积扇体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借鉴,探索了一条在渤海湾开展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