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渤海湾裂缝性稠油油藏拥有储层裂缝发育、流体黏度大、弱底水等油藏特征,世界范围内尚无此类油藏的开发经验。基于地质油藏特征,建立了大尺度仿真物理模拟模型,真实模拟地下流体在裂缝性双重介质中的流动。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分别对比了水平井立体注采井网和水平井定向井混合立体注采井网的开发效果。研究表明:水平井侧底注水开发效果最好,采出程度比其他注水方式高1.2个百分点,累计产油量最高,综合含水最低,波及效率最高。该研究对此类油藏合理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新的油田开发相似性判断方法,采用百分比排位对各参数进行归一化,利用多边形形象展示油藏特征,使用叠合面积表征不同油藏间的相似性,采用极短轴表征油田开发的主控因素。该方法原理简单,在数据库中存在大量油田资料时能迅速判断最佳总体相似油田及最佳流动相似、地层相似、流体相似油田,并进行相似性排序。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开发井网部署难题,基于渗流机理结合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方法,对开发井型、注采井网和开发井位置进行研究,推荐部署一种“高部位微裂缝区采油、低部位大裂缝区注水的水平井立体交错井网”,其中水平井应与地层主裂缝方向成45.0°部署,开发井具体位置通过孔渗场计算裂缝区域定量分布的方法确定。模拟结果表明:大裂缝区注、微裂缝区采较微裂缝区注、大裂缝区采的开发井网15a累计多产油4.6×104m3,相对增油达16%。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开发井网部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海西湖凹陷气田为典型的低孔、低渗砂岩气田,通常需实施压裂增产措施。由于海上低渗气井压裂测试难度大、测试费用高,致使气井压裂测试资料有限,快速评价单井产能难度大。针对东海不同低渗区块实施压裂测试的探井或生产井资料,回归得到了不同区块气井的二项式产能方程,获得了区块的值范围和平均值,推导出了适合于东海不同低渗区块气井压裂投产后的"一点法"产能方程。实例分析表明,采用推导的"一点法"产能方程,可以只由一个稳定产量点及流压计算无阻流量,且其计算的气井无阻流量与二项式产能方程和陈元千α公式计算的无阻流量非常吻合,表明了本文"一点法"产能方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海上A气田存在储量丰度低、测试无阻流量低及边底水发育等特征,以常规井网进行开发经济效益较差。在开发方案编制中,国内海上气田首次提出应用多分支井开发的新思路,优化得到一套水平井与多分支井相结合开发的开发井网。多分支井开发海上气田的尝试有效地降低了该气田的开发井数,推动了开发方案的实施。开发方案编制中以数值模拟为手段,对开发井型、井数进行论证,对水平段长度、开发井纵向位置及分支角度等进行了优化。基于优化结果,实施的多分支井在4年的生产实践中表明:①根据A气田地质特点,水平井及多分支井主支长度在800~1 000 m,分支与主支角度以30°为佳;②A气田的生产实践表明,多分支井部署在气田中上部生产,可以较好地保持低水气比生产,延缓水锥,保障气田稳产;③多分支井提高产能效果明显,生产实践证实其产能可达定向井的3~6倍,初步测算投入产出比可达到定向井的2~4倍。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裂缝性稠油油藏合理开发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潜山裂缝性稠油油藏为具有储集层裂缝发育、流体黏度大、埋藏较深等特点的海上油藏。如果常规热采开发,注入蒸汽的热损失大;如果冷采开发,较大的原油黏度会导致驱油效率和波及效率较低,合理开发难度很大。针对此类油藏特点,采用室内物理实验和油藏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大尺度物理模型,对目标油田冷水驱、热水驱以及热水加表面活性剂驱等开发方式的开发机理和适应性进行研究,并应用实际地质模型对合理开发方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热水加表面活性剂的开发方式,开发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热水驱、冷水驱、蒸汽驱和蒸汽吞吐。综合对比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最终推荐目标区采用热水驱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趋势为注气开发,又以CO2混相驱居多。我国低渗油藏以陆上沉积为主,储量大且非均质性严重,油质较重黏度高一般不易达到CO2混相。为了降低驱油混相压力,在尽量少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驱油效率,找到了一类不溶于水但溶于超临界CO2及原油中的非离子低分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研制复配及溶解性与降黏评价实验,找到了2种表活剂CAE、CAF。以细管实验为载体,采用高温高压配样器配置地层油进行驱油效率评价,筛选确定了一种表活剂CAE。进行溶解式驱替及段塞式驱替以确定表活剂CAE的最佳注入方式;进行不同浓度的驱替实验确定表活剂CAE的最佳注入浓度。研究表明:段塞式驱替为该活性剂的最佳注入方式,最佳浓度为0.2%;表活剂CAE在最佳驱替方式下与纯CO2相比可以提高驱油效率约13.13百分点。该研究为国内低渗透油藏相对有效地降低混相压力、提高驱油效率找到了途径,是我国低渗油藏注气开发研究中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