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石油天然气   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油基压裂液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低压、低渗、水敏性储集层的新型原油基压裂液体系。根据基液原油的组分合成相应的增稠剂,增稠剂在原油中与交联剂反应,形成网状结构,使原油成为黏度可以调控的冻胶,从根本上改变了油基压裂液以柴油、煤油为基液的现状,降低了油基压裂液的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压裂液的抗温、抗剪切和破胶性能,并将交联时间缩短到2h以内,可以满足现场压裂施工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施工强度和压裂改造的综合成本。在青海油田进行的现场先导试验取得成功。图9表1参5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渗透油藏—致密油CO2驱面临的气体窜流控制难题,以叔胺基为响应单元,设计合成具有双子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属性的CO2驱波及控制智能响应流体,研究了该流体遇CO2/遇原油智能响应特征及作用机理、遇CO2自增稠聚集体的剪切特征,评价了该流体与增稠聚集体耐温抗盐特性,验证了实现CO2驱均衡波及控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1)智能流体遇CO2响应组装为高黏聚集体,流体质量分数为0.05%~2.50%时,增稠倍数9~246,黏度13~3 100 mPa·s,实验条件下低渗透岩心波及体积大幅提高;(2)智能流体遇模拟油,流体质量分数为0.5%~1.0%时界面张力降至1×10-2 mN/m数量级,模拟油饱和度大于10%时,囊泡状胶束增溶油相全部转化为球状胶束,流体具有遇原油响应不增稠、降低界面张力特征;(3)智能流体遇CO2自增稠聚集体可剪切变稀、静止增稠,经剪切—静止多次循环后仍保持初始结构状态,具备自修复特性,可实...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化自应用测验(CAT)使用项目反应理论(IRT),通过观察被试在项目上的反应,将能力和项目参数的关系用数学模型表达出来。如何有效地估计被试的能力,是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Berkson的最小化x^2方法,但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已知被试的能力,且运用了Pearson x^2检验的思想。接着指出该方法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该新方案可弥补Berkson的最小化x^2方法的不足之处,可以作为该方法的一个改进。本文的研究表明,新的方案比Berkson的最小化x^2方法具有更加科学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4.
熊春明  臧孟炎  周涛  晏宁 《轮胎工业》2016,36(9):515-519
基于有限元的轮胎疲劳寿命评价方法,建立295/80R22.5全钢子午线轮胎的有限元模型。使用ABAQUS隐式分析方法获得轮胎的应变、应力以及应变能密度等基本参数后,根据轮胎实际使用中的破坏情况选择影响疲劳寿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高速耐久工况下,应选择应变能密度和帘线张力作为影响疲劳寿命的评价指标,而且适当增加带束胶厚度能有效提高轮胎的疲劳寿命;低速重载工况下,应当选择帘线和橡胶间的剪应力(层间剪应力)作为影响疲劳寿命的评价指标,且适当降低胎体帘布层和补强层的高度能有效提高轮胎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
多重乳液的单分散性是与粒径相关的一些重要性质如乳液稳定性、乳化剂界面分配等研究工作的基础.在保证连续相与分散相的粘度比∈(0.1,1)条件下,分别以聚丙烯酰胺及甘油为连续相,以不同内相体积w1/o一级乳液为分散相,在相应流变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介质的弹性对多重乳液分散度的影响,制备了分散度20%左右的拟单分散多重乳液体系.研究表明,连续相的弹性是制备拟单分散多重乳液的必要条件,分散相的弹性有利于单分散多重乳液的制备.完善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无机凝胶的强度、避免在无机凝胶中加入聚合物后出现沉淀和析出的现象,采用低成本聚合硫酸铝铁、尿素、丙烯酰胺、引发剂过硫酸铵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合成了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凝胶转向剂的耐温性和耐冲刷性。研究结果表明,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适宜的合成条件为(以质量分数计):2.0%数3.0%丙烯酰胺、1.5%数2.5%聚合硫酸铝铁、0.4%数0.8%尿素、0.03%数0.05%过硫酸铵、0.02%数0.04%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成胶温度50数90℃。该转向剂成胶时间可控(5数36 h),凝胶强度大(3×10~4m Pa·s),克服了普通无机凝胶成胶快的缺陷;同时该转向剂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及深部运移性能,成胶前溶液的表观黏度10 m Pa·s,可以实现大剂量注入并深部放置;复合凝胶的热稳定性良好,在90℃下老化120 d后的黏度保留率为87.4%;复合凝胶的封堵与耐冲刷能力好于普通无机凝胶及有机凝胶,其对岩心的封堵率大于98%,满足现场调驱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能力的三种重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三次采油的特点,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与疏水缔合聚合物(HAP)的相互作用以及HAP的吸附和临界缔合浓度对HAP驱油能力的影响。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均能使HAP溶液粘度大幅度降低。原油的活性组分可生成上述物质,油田水处理也可能引入微量表面活性剂,所以这些影响因素不可忽略。HAP的结构特征使其在岩石矿物表面的吸附量约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1.7倍。根据HAP的缔合特性要求,其驱油体系的有效浓度须高于缔合浓度,以保证足够的驱油能力。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大大增加了HAP增粘体系在油田应用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油水井堵水调剖是严重非均质油藏控水稳油、提高水驱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油田多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后,常规的堵水调剖技术已不能满足油田生产需求,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等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在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调剖堵水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我国高含水油田开发现状及需求,提出了深部液流转向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发展趋势,即立足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实际需要,在重新认识油藏现状基础上,以廉价高效的深部转向材料开发为核心,开展深部液流转向改善水驱配套技术及机理理论研究,实现对高含水油藏深部水流优势通道的干预,使水流转向,达到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驱效率的目的。表3参22  相似文献   
9.
柔性转向剂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和长期水驱,油水井之间形成了大孔道。大量注入水沿着大孔道无效循环,降低了水驱波及系数。矿场试验证明基于弹性变形通过孔喉的柔性转向剂SR-3,对大孔道实现了有效封堵,但其在地层运移规律及深部液流转向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化。采用孔喉模型对SR-3在大孔道中的运移规律及其封堵大孔道产生的液流转向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喉粒径比、平均喉道长度、驱替液的注入速度对门槛压力的影响及SR-3颗粒的剪切破坏。结果表明SR-3可以变形通过窄小孔喉,在大孔道中产生沿程脉动阻力,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对一定孔隙,有最优喉粒径比,使SR-3在地层中平稳运移,实现深部液流转向。SR-3运移到地层深部是其提高波及系数和采收率的主要因素;SR-3的弹性变形有利于其运移到地层深部。  相似文献   
10.
纤维复合无筛管防细粉砂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油气藏开发中出砂严重,常规防砂技术效果很差。分析传统防砂工艺的不足,针对细粉砂岩的特点,提出防治细粉砂的总体思路为“解”、“稳”、“固”、“防”、“保”和“增”。用前置解堵液解除储集层损害,用带正电荷支链的软纤维稳砂剂吸附细粉砂颗粒将其聚集成颗粒集合体来稳砂,将硬纤维和涂层砂充填在水泥环外形成类似筛管作用的三维网状复合体,达到无筛管防砂目的,,在裂缝端部脱砂压裂解除近井地带损害,并改善原有渗流条件而增加产量。实验研究表明,纤维可以使复合体的稳砂能力提高十几位到几十倍。图3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