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21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记录仪器由20年代的1道发展到80年代初的1000多道,60年来增加了1000倍。道数的增长趋势是直线性的,40年代出现24道仪器,50年代出现48道仪器,60年代末出现96道仪器,基本上是十年翻一番,而70年代则由96道增加到192、240乃至384道,翻了不止一番,80年代初的三年中仪器道数已由384而至576乃至1024道,最近舍赛尔公司又推出了号称万道的仪器。因此,近年来地震仪的道数增加的势头不仅不衰,似乎更快  相似文献   
2.
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上都说明多孔岩石的横波速度对流体饱和度的敏感性较纵波为低。因此,观测通过水饱和或气饱和区的地震波的速度之比,可以产生一个能够看出来的异常,它是与纵波速度的区域变化无关的。反射法地震勘探宁横波资料的一个来源是,在水底纵波速度高的海区,纵波到横波的波型转换。比较简单的、以振幅变化为入射角的函数的解释技术,是横波与多次反射纵波之间的一个可能的判别手段,也给出了实际情况下的这种资料。细致地把正常时差速度分析和这种振幅偏差的判别手段配合起来,可以构成横波反射剖面,从而将共与一般的纵波剖面进行对比。一旦获得了这种剖面,就能够作出地震波速度比的变化图,同时揭露出地下的潜在异常区。  相似文献   
3.
译名辨义     
operator一词,在数字技术中是经常出现的。近来对这一词的译名甚不统一:有译为算子、算符的;也有在一定场合下译为算子或算符,而在另外的场合则译为因子的。究竟如何译法,作者提出下述意见,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略地介绍了符号位地震勘探的原理。首先从统计检测理论出发,深入浅出的阐明,为什么只利用地震信号记录的符号位就可以检测地震信号,然后说明对普通地震资料进行符号位处理的依据和方法。最后以可控震源为例提出用特定的、信号已知的震源,从记录开始就只采用符号位进行地震勘探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数字地震勘探系统的历史,阐述了世界上各种数字地震系统原理、结构、显著的特点及其发展,并且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如何发展地震勘探系统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1919年敏储普(Luder Mintrop)在德国做了一条折射法的试验测线,根据速度的增大确定了盐丘,首创了“地震折射法”。随后,1920年尤登(J.A.Udden)博士在《AAPG.Bulletin》上发表了第一篇论述用反射法确定地下构造的文章“关于用新方法进行地下观测的建议”(Suggestions of New Method of Making Underground Observations),到1930年用反射法找到了三个油田。自那时以来,地震勘探技术获得了惊人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基尔霍夫波动方程的一种形式,它对于从事地震反射振幅解释的物探工作者是有价值的。将基尔霍夫推迟位方程式简单地重排一下,便可将反射过程看作是震源子波与所谓“波前扫描速度”的褶积而求解。波前扫描速度是入射波前通过反射界面的速率的度量。对具有不同曲率的地质模型的波前扫描速度加以比较,就可得到绕射和反射振幅与界面曲率的关系之直观认识。此外,根据波动方程式的这种一般形式,容易获得反射振幅的几何光学解。然而,更重要的是,由波前扫描速度的讨论可引伸出一种图解法,使物探人员可以用园规和直尺推算曲率和绕射对地震振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中国各主要含油区的地表和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回顾了以往在这些地区所采用的地震工作方法以及近十年来取得的效果。同时,还论述了今后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水中的气泡使压缩系数的值比不含气的水增加若干个数量级,从而使声波速度大为降低,衰减大为增加。已发表的试验和理论结果表明,这些量主要决定于频率、气泡大小以及空气的分数体积。在气泡共振频率以下,且在海洋震源的频率范围内,声波速度实际上与频率和气泡的半径无关,但显然低于不含气水的速度。在这种频率范围内,衰减则随频率的增加、气泡半径的减小以及空气分数体积的增加而增加。野外实验是在深25英尺的水池中用海洋检波器记录由水枪震源发射的穿过空气泡帘幕的信号进行的。气帘是由1到13个管子(长20英尺,间隔1。67英尺)流出的。管中所用的空气压力是15、25和50磅/英寸。信号的长度和复杂性表明,当相继的气帘数目增加时交混回响的程度也增加。对近似消除了检波器和记录仪响应的记录信号中的初至脉冲进行分析指出,交混回响主要发生于气帘之间的不合气通道中。这种脉冲变宽,其峰值振幅时间随相继气帘数目的增加呈直线性延迟。第一个空气流使峰值振幅大大降低,以后就保持在无气帘时振幅的0.1到0.2倍。时间延迟的增大是可测知的,而振幅对空气压力的增加不敏感。分别对三种空气压力根据信号的开始时间和第一个脉冲峰值振幅的延迟时间确定出无气通道的宽度、气流中的速度以及气流/通道界面上的反射系数。通道宽度近似为气流宽度的三倍,并且表现出不随空气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气流中的旅行时间随空气压力增大,约三倍到四倍于无气通道中的旅行时间。反射系数的范围则约由15磅/英寸时的0.75到50磅/英寸的0.82。这些资料成功地用于预测出两个最远空气帘的外界面之间多次反射次数。根据模拟空气帘结构和速度的无吸收模型所作的平面波理论合成信号,与相继的空气管序列所记录信号对应得相当满意。至于记录到的信号,其初至脉冲的峰值振幅受单个气流强烈地衰减,而外加的气流影响不显著。大量交混回响的存在阻障了有效地测出气帘中与频率有关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震资料处理之各阶段的一个共同问题,是没有关于输入或震源信号以及地震传感器记录到的噪声特征的知识。应用确定性估值法可以根据地震资料估计地层的脉冲响应。通过一些假设,可以得到记录时间—地震速度范围内的速度相关度函数图,即通常所称的速度谱。说明了速度谱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