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68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GD工艺技术的特点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应炼油厂要求,FCC既要多产柴油,又需多产液化气,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了MGD工艺。该工工艺遵循催化裂化的反应机理,把分段进料和汽油回炼紧密组合为一个体系,较好地达到了用掺渣油原料多产柴油和液化气的目的,其汽油烯烃和硫含量降低。从而使炼油厂调合汽油达到产品规格。工艺实施容易,改造投入少、见效快,受到炼油厂欢迎,并迅速推广应用。浅释了MGD工艺的反应机理,并提出了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庆蜡油在酸性催化剂上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以大庆蜡油为原料,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在流化床反应器实验装鬣上进行催化裂化反应。结果表明,大庆蜡油在酸性催化剂上反应所产生的干气组成与高烯烃催化裂化汽油相同,干气的产生主要是单分子裂化反应所造成的。从干气产率、组成以及液化气组成可以看出,大庆蜡油在不同类型的催化剂上明显地表现出裂化反应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加氢处理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环烷基单环芳烃,研究四氢萘催化裂化有利于加强对更多环数环烷基单环芳烃催化裂化的认识。综述了四氢萘催化裂化过程的反应机理,认为四氢萘主要遵循单分子裂化机理;从反应活化能、扩散、吸附等动力学角度对四氢萘裂解行为进行了解释;催化剂适宜的孔径和BrØnsted酸强度有利于四氢萘开环;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剂/油质量比增大、质量空速减小,四氢萘反应活性增强,同时氢转移反应愈发明显。适宜的催化剂孔径和Brnsted酸强度、反应温度、剂/油质量比以及质量空速有利于四氢萘裂化生成低碳烯烃。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种用Pd/C或Na BH4作还原试剂,制备得到高纯度消旋化的(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乙醇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两种还原方法的优缺点,并经过筛选得到1种高效高选择性动力学拆分脂肪酶:Novozym 435,经过后期的分离纯化,成功制得e.e.值大于99%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高校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档案数字化是当前档案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阐述了其内涵和优势,对高校如何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并就注重安全性、统一性和加强人才培养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电渗析法海水淡化副产的浓海水浓缩制备液体盐工程化研究,考察了电压、进水量等因素对溶液中NaCl含量、回收率、产量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压190 V、进料体积流量12 m~3/h条件下,溶液中NaCl的质量浓度可达183.2 g/L,回收率42.7%,NaCl产量为175.0 kg/h,电能耗可控制在200 kW·h/t(折算为100%的NaCl)以内。副产的淡盐水水质符合GB 3097-1997的第一类海水标准,若外排对环境无害。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气相色谱专用软件发展过程,并对软件开发中的人员素质及开发流程的规范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反应温度对汽油烯烃在酸性催化剂上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庚烯为模型化合物,在小型固定流化床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对汽油烯烃在酸性催化剂上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产物烷烃和烯烃的选择性随反应温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低温下烷烃的选择性甚至高于烯烃。在一定的反应温度范围内,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一些氢转移反应的进行。通过对反应产物的烷烯比分析发现,异丁烯的氢转移能力明显强于丙烯。结合烷烃的双重反应机理,对反应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1-庚烯在酸性催化剂上反应生成烷烃和烯烃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9.
优化FCC汽油辛烷值对于提升汽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通过对典型FCC汽油辛烷值及其烃类结构组成进行分析,确定C5—C6直链及单支链β位烯烃、多甲基苯、异戊烷与C6—C7双支链异构烷烃为影响FCC汽油辛烷值的关键组分。通过进一步分析烃类结构组成随催化剂活性变化规律,建立了FCC汽油辛烷值关键组分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反应网络,进一步发现催化剂的强Lewis酸中心和强Br?nsted酸中心与FCC汽油中芳烃及异构烷烃的生成有关;弱Br?nsted酸量对于FCC汽油中烯烃与异构烷烃的支链化程度影响显著。催化剂的弱Lewis酸与弱Br?nsted酸的相对比例能够改变FCC汽油中烯烃与异构烷烃碳数分布,并影响取代芳烃的歧化、异构化反应的相对比例。  相似文献   
10.
催化裂化汽油在催化剂上裂化生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实验室采用固定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了催化裂化汽油裂化时的焦炭生成。结合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重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分析了焦炭的化学组成及焦炭在催化剂上的沉积位置。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裂化生成焦炭的组成主要为不饱和烃,主要沉积在催化剂的微孔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