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胶束和微孔液的主要性质,并着重用相图来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胶束和微乳液都属于胶体缔合结构。在这里强调指出,反常胶东与W/O型微乳液有直接联系,实际上把反常胶束看作W/O型微孔液的一种特殊情况。与此相反,正常胶束与O/W型微乳液没有直接联系,不能把正常胶束看作微乳液,搞清这些概念,对于开展三次采油有关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从 XS(新疆石油磺酸盐)、正丁醇、正癸烷和水(或者盐水)的微乳液似三元相图出发,选择相应的点,测定其微乳液密度、折光指数。根据 R=(1/p)〔(n_D~2—1)/(n_D~2 2)〕公式,得到它们相应的特性参数 R。本文着重研究 R 与微乳液体系的组成、温度、盐度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并对其进行解释和理论探讨。本文进一步证实了 Derderian 关于 R=R~*=0.263±0.004厘米~3/克时体系即为中相微乳液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CMC类聚合物在钻井液中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了LV-CMC和MV-CMC在钻井液中的降解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聚合物的降解均为一级动力学降解,降解机理同分子主链的结构密切相关,LV-CMC比MV-CMC的耐温性更强;降解的半衰期与老化温度呈指数关系,用半衰期为16h来评价,LV-CMC和MV-CMC在钻井液中最高失效温度分别为131℃和132℃。在老化时间不超过4h、老化温度低于180℃的条件下,这两种聚合物可在淡水钻井液中任意使用。  相似文献   
4.
磺化甲基酚醛树脂(Ⅰ)在钻井液中的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磺化甲基酚醛树脂(Ⅰ)在钻井液中的降解机理,发现其降解机理随着温度的变化6不同,并由红外光谱、13C核磁共振谱及紫外光谱对其降解机理加以解释,且拟合出连续一级降解的动力学失水方程,得出了磺化甲基酸醛树脂(Ⅰ)在钻井液中的失效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5.
在30℃下聚丙烯酰胺(PAM)和部分水解聚丙(HPAM)在(土般)土和高岭土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可用 Langmuir 方程描述。按该吸附模式计算,PAM 和 HPAM在(土般)土和高岭土上的特殊吸附自由能(△C_(sp)~0)平均约-23.5KJ/mole 单体单元,吸附过程是高度不可逆的。HPAM 可促进(土般)土颗粒形成微絮凝物,但无明显的沉淀物出现。HPAM 絮凝高岭土,PAM 絮凝(土般)土和高岭土时,有快速絮凝和缓慢絮凝之分。还研究了下列诸因素对(土般)土—高岭土混合悬浮液选择性絮凝的影响:PAM 和 HPAM 的分子量和水解度,浓度和加量;混合悬浮液中总的土量和两种土的比例。选择性絮凝的动力学与 Pugh—Kitchener 的观点相符。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酰胺在溶液中的尺寸对其在膨润土上吸附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pH值下HPAM在膨润土上的吸附,发现不同pH值下HPAM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与其在溶液中的分子线团尺寸有关,HPAM在溶液中的分子线团尺寸愈大,其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愈小。  相似文献   
7.
用稳态荧光猝灭法研究离子胶束的大小。以Ru(bipy)3~(2+)作为荧光探测剂,用9—甲基蒽作为荧光猝灭剂,测得十二烷基磺酸钠(AS)的胶束聚集数(Nn)为52±2(40℃),临界胶束浓度CMC=8.7×10~(-3)M(40℃)。并且计算得AS的胶束分子量(Mn)为1.4×10~4、胶束内核半径r°=16.7A,及其每个AS单体烃链截面积(SA/N)为66A~2。 另外,还研究了AS的胶束聚集数随NaCl浓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AS的胶束聚集数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泥浆处理剂在层状混层金属氢氧化物(MMH)泥浆体系中的作用.在粘土-MMH弱负电泥浆体系中,传统的泥浆处理剂原则上均可使用;在正电泥浆体系中,阴离子型处理剂失去其原有功能,应选用非离子型处理剂、开发阳离子型处理剂。  相似文献   
9.
超细材料的制备 表面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超细材料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材料,它具有许多特异性能,应用范围十分广阔。本文简单介绍了超细材料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其应用,并指出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差热分析法和水溶液密封老化后的特性粘度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国内外十种降滤失剂的耐温性。通过差热分析和水溶液老化后的特性粘度测出了各种降滤失剂的耐温次序和分解温度。所获得降滤失剂的耐温次序大体与在钻井液中的情况一致,而耐受温度的最高限却与在钻井液中的情况不符,差热分析法高出甚远而特性粘度法则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