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岩心长期注水试验资料,认识到吸水层的残余油饱和度的变化是一个缓慢减小的过程。文章给出了动态残余油饱和度的概念,提出了利用吸水剖面测井资料来确定动态残余油饱和度的方法。通过现场实测资料的解释,建立了动态残余油饱和度与吸水层每米累计吸水量的定量关系,为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孔隙度增量预测的原理,条件,方法,预测结果经裸眼井常规测井,核磁测井,吸水剖面测井解释结果的验证和层内非均质性的验证,表明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孔隙度变化规律总结了测井曲线的显示特征。并分析孔隙度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期产水率解释水淹层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实际状况 ,讨论了常规解释中用剩余油饱和度判别水淹层的弊端 ,研制了用产水率来定量划分水淹级别的方法 ,现场应用效果表明 ,用产水率数值解释水淹层 ,其结果更能反映地下的真实水淹状况 ,满足油田开发及挖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濮城油田储层物性平面变化因素.提出了孔隙度变化预测的新方法。采用内插方法.利用原始取心井物性分析资料及邻井(关键井)测井资料确定原始孔隙度.并与目前孔隙度进行比较预测孔隙度变化量。利用该方法提供的孔隙度参数应用于水淹层解释提高了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在对普通取心分析资料油水饱和度分布进行分区回归的基础上,可得出一个或多个油水关系式,再按照数理统计原理分别进行统计校正。统计校正扩展了分析校正的适用范围,只要含油含水饱和度交会点具有分区分布和线性分布特征,就可对密闭取心分析点或非密闭取心分析点进行校正。应用结果表明,与分析校正方法相比,统计校正方法可获得比较符合地层真实情况的含油饱和度。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浅层油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浅层油气主要来自下第三系生油岩,油气沿断层及互相连通的储层向上垂向扩散运移,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储盖组合条件优越,明下段顶部发育一套150-300m厚的泛滥平原相泥质岩系,具有封堵油气能力,是东濮凹陷上第三系区域盖层;明下段下部砂岩发育段是主要储集层,储层厚度大、物性好。对浅层圈闭形成期与油气运移期的时空配置关系研究,认为浅层圈闭形成与油气运移具有较好的时空配置关系。因此。东濮凹陷浅层具有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是油气勘探不可忽视的层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注水开发多油层油田的开发水平,合理利用裸眼井测井资料的解释结果,正确解释吸水剖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由于使用单一吸水剖面资料带来的错误结论。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注水剖面资料确定吸水层动态残余油饱和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心长期注水试验资料分析认为,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和注水量的增加,其注水井中各吸水层的岩性和物性发生了变化,吸水层的残余油饱和度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缓慢减小。由此,提出了利用注水副面测井资料来确定这种动态变化的残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收集了12口井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的试验数据,做有关的交会图分析发现,孔隙度、渗透率越大,其残余油饱和度越小,同时还与粒度中值和泥质含量有关;根据传统观念上的残余油饱和度以及根据历次的注水剖面资料确定注水层各层的注水量和有效厚度,在此基础上确定注水层当前的动态残余油饱和度值。例举了应用实例。但含油水层或水层投注后不能用上述方法确定动态残余油饱和度。  相似文献   
9.
严重非均质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严重非均质油藏层间渗透率级差大,各层的启动压力差别很大,注水开发后矛盾十分突出。针对这类油藏的特点,利用胡状集岩心开展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了不同渗透率下启动压力梯度随物性、压力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岩心渗透率降低,启动压力梯度上升。随地层压力的增大,启动压力增大,但地层压力与启动压力的差值在减小。因此,对注水矛盾突出的严重非均质油藏,应根据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科学地进行调剖、调配措施,合理地指导油田开发。  相似文献   
10.
确定不同岩性储层渗透率参数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渗透率是进行储层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以往在建立渗透率解释模型时往往没有考虑岩性对储层渗透性的影响,事实上岩性对储层渗透性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本文探讨了以往渗透率解释模型的不足之处和岩性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给出一种利用测井资料结合岩心分析资料确定不同岩石类型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