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川东铁山地区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云岩化作用是川东铁山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飞仙关组储层主要发育于白云岩中。通过岩心观察和显微照片,分析了鲕粒白云岩的成岩作用。系统地运用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氧碳同位素等室内分析方法,对鲕粒白云岩的成因进行了判断。通过成岩作用研究、结合地球化学资料,得出铁山地区鲕粒白云岩的主体为混合水白云化成因。  相似文献   
2.
川东铁山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铁山地区现有钻井、测井资料综合对比的基础上 ,将铁山地区地层划分为四段 (T1f1~T1f4) ,建立了川东飞仙关组沉积相模式。研究区飞仙关期可划分为残留海槽相、浅海陆棚 (斜坡 )相及碳酸盐台地相等三个基本的沉积相带。碳酸盐台地相又进一步划分为台地边缘鲕滩、台内鲕滩、局限台地 (泻湖 )、开阔台地和潮坪等五个亚相带。沉积相的分布控制了飞仙关组以鲕滩为储层的鲕滩气藏的分布。通过对这些沉积相的研究 ,确定研究区沉积环境的演化规律、鲕滩的大致展布方向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为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含气层,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技术的研究对生物礁储层的勘探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技术的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表明:目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时差分析技术为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关键技术;层拉平分析技术为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的辅助技术,能近似反映古沉积环境;地震谱分解技术能够精细地刻画相带边界,但是对资料信噪比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4.
普光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由于对该区嘉陵江组沉积及储层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高效勘探。综合运用测录井资料及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压汞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嘉陵江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开展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组主要发育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三类沉积相,并进一步可划分为滩间海、台内滩、局限潟湖、局限潮坪、蒸发潟湖和蒸发潮坪等六个亚相和相应若干微相。其中,台内滩亚相和局限潮坪亚相中的云坪微相为储层发育有利相带。沉积相控制了储层发育带,嘉陵江组储层主要分布于嘉陵江组二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云岩、其次为晶粒云岩,部分样品孔隙度小于2.00%,大部分样品孔隙度为2.00%~10.00%,平均为2.00%;渗透率为0.001×10–3~1.000×10–3μm2,平均为0.230×10–3μm2,总体属低孔、低渗储层,以Ⅲ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5.
川东铁山地区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白云岩化作用是川东铁山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飞仙关组储层主要发育于白云岩中。通过岩心观察和显微照片 ,分析了鲕粒白云岩的成岩作用。系统地运用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氧碳同位素等室内分析方法 ,对鲕粒白云岩的成因进行了判断。通过成岩作用研究、结合地球化学资料 ,得出铁山地区鲕粒白云岩的主体为混合水白云化成因。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高能鲕滩储层地震层序识别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四川盆地泛开江—梁平海槽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对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的演化和鲕滩储层的分布有着明显地控制作用,也因而决定了鲕滩气藏的分布。鲕滩储层的发育与沉积前的古地貌密切相关,台缘高能鲕粒滩储层是飞仙关组最重要的储层,寻找有利的古地貌和高能鲕滩储层的关键是识别出飞仙关组早期高位域与晚期高位域的沉积特征。利用地震层序预测技术,将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飞一段至飞三段划分成4套四级地震层序,利用地震层序分析方法研究飞四段沉积前各地震层序顶界古地貌格局、高能滩相的发育特征及迁移规律特征。从空间上直观地了解不同时期古地貌的变迁情况,从区域上识别晚期高位域高能滩储层发育的层段及所处古地貌位置。结论认为:飞仙关组早期沉积是早期高位域的欠补偿沉积,而非晚期高位域的快速充填沉积。实钻证实,地震层序预测技术适用于勘探开发程度低的地区,可有效提高鲕滩储层的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