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5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快慢自适应夹持机构的锁紧和开启可以实现部件之间紧密地连接和分离,为保证提供足够且稳定的垂向夹持力,在该机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大杠杆比例的机械原理;同时考虑到部件之间的连接需要快速完成,在该机构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气路原理设计和电气控制逻辑及方案,共同完成自动判断夹持快慢的时间段。利用精密力传感器对该机构进行夹持力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Al-Mg-Si系合金热处理制度和合金成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Al-Mg-Si系合金强度预测模型(ANN-GA模型)。通过单因素和双因素分析,研究了合金元素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铝合金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增加,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Mg含量的增加、Cu含量的增加或者Fe含量的减少,铝合金的抗拉强度整体上呈现升高的趋势。双因素分析更能反映输入参数对铝合金抗拉强度的影响。Mg/Si比、Mg+Si总量和时效时间对Al-Mg-Si系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显著。铝合金的硬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ANN-GA模型的计算结果一致,峰值时效时间为29 h,相对误差为11.86%。  相似文献   
3.
从油层角度,通过对影响单井产能因素的分析以及现场生产实践,认为地层系数是影响姚店油田单井初期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利用统计规律简化油层射开程度、表皮系数、层间干扰等因素,建立初期产能估算公式。当多层压裂动用油层地层系数大于14×10-3μm·m,且单层动用油层地层系数小于6×10-3μm·m时,采用多层压裂可有效提高单井初期产能,达到单层采油初期产能的1.5~2倍,当单层压裂油层地层系数大于6×10-3μm·m时,多层压裂的增产能力较小,油井适宜于单层开采。多层压裂与单层压裂初期产量递减程度一致,递减规律相同。因此,依据地层系数优选油井进行多层压裂,值得进一步试验与扩展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4种不同Mo含量的TiAl合金,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压痕、热模拟压缩等手段对Mo-TiAl合金的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Mo含量升高,组织中γ相含量逐渐减少,而β相含量逐渐增多。Mo元素主要以β相的形式存在于TiAl合金中。在热等静压过程中,Mo元素从γ相和α2相向β相中扩散;Mo-TiAl合金的纳米压痕硬度在Mo含量为1.59%(原子分数,下同)时达到最大,并且纳米压痕硬度和片层间距呈负相关;随着Mo含量升高,Mo-TiAl合金热压缩流变应力降低,Mo含量为2.11%和3.94%的TiAl合金由于Al元素偏析导致其塑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基于采用单轴压缩实验得到的钛钢双金属流动变形规律,对钛钢复合板进行了不同工艺的轧制及热处理,并系统分析了不同工艺下钛钢复合板的微观组织、界面特征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钛钢厚度比的增大、变形温度的升高,双金属流动性差异增大;根据应力-应变曲线,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法建立了变形抗力预测模型,预测应力值与实测应力值拟合优度为0. 961;钛钢复合板在800~900℃进行大压下量轧制得到的板材力学性能最优。在750℃下进行热处理时,界面处TiC层较厚且厚度不均匀;在850℃下进行热处理时,界面处TiC层平直且厚度均匀。在950℃下进行热处理后,界面化合物以TiFe为主,TiC分布于Ti Fe两侧且呈分层分布。同时,铁素体基体出现TiC沿晶界、晶内析出现象,增大冷却速度可对析出物的尺寸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超宽带(UWB)系统具有高传输速率、低功耗、探测精度高、穿透性强、安全性高等优势,在军事、雷达、生物探测、短距通信及室内室外高精度定位等场景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基于CMOS的UWB雷达芯片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众多学者及商业公司提出各具优势的UWB芯片及系统。该文从UWB系统、UWB芯片架构中关键电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