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非茂双核烯烃催化剂近十年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配体上各种取代基电子效应和空间结构与催化乙烯聚合性能关系,分析了双核非茂金属烯烃催化剂催化聚合特点,指出了烯烃聚合用双核非茂催化剂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FI催化剂近15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催化剂的合成方法,结构与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配体上各种取代基电子效应和空间结构与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的关系,分析了FI钛配合物催化乙烯活性聚合产生的原因,并指出烯烃聚合用FI催化剂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pH值/电场双重敏感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合成了pH值/电场双重敏感水凝胶,测试了其系列理化性能,包括密度、分子质量、交联密度、固定电荷密度、离解pH值及力学性能等,探讨了离子强度、pH值、电场等因素对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机理及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加入不同量的双氧水制备不同密度等级的发泡水泥,研究木粉掺量对发泡水泥抗压强度、导热系数的影响,并探究孔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试验掺量范围内,随木粉掺量增加,发泡水泥泡孔的平均孔径减小;掺3%木粉时,发泡水泥平均孔径在1~2 mm,且泡孔分布最均匀,几种密度等级的发泡水泥抗压强度均最高;导热系数随木粉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双氧水掺量3.5%、木粉掺量8%时,导热系数为0.100 W/(m·K),相比于对照组减小了29%。  相似文献   
5.
以4-甲基-2-环己基苯酚为主要原料,通过甲酰化反应合成了3-环己基-5-甲基水杨醛;甲酸催化下,该取代水杨醛与苯胺通过Schiff碱缩合合成了3-环己基-5-甲基水杨醛缩苯胺。通过1HNMR,1CNMR等手段表征了该新schiff碱化合物,并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需要及时脱除合成中生成的水分,并调节pH到3.5酸性条件下回流反应才能使所得产物纯度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6.
杨旭宇  杨明  聂玉静  朱秀芳 《广东化工》2010,37(11):190-191
实践性教学是应用型工科院校的生命线,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编制实践教学计划、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等方面介绍了有关措施,并指出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颜晓潮  江帆  雷锐  彭功名  聂玉静 《广东化工》2010,37(11):131-132,139
选取七种具有降血压作用的中药材,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其指纹图谱,分析这几种中药材红外谱图中相似的吸收峰的归属,通过比较,得出它们所含有的降压成分与2928、1645、1520、1455、1417、1150、1080、1025、851、770、668、567cm-1附近的吸收峰对应的某几个官能团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军  杨明  聂玉静  李志辉 《广东化工》2010,37(11):209-210
为了使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更好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针对该院高分子材料成型专业服务于汽车产业的特点,提出整合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建立模块化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精炼化学实验教学项目;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善考核方式,以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预处理后菜籽油脚料为油源,甲醇为酯化剂,分别经硫酸催化的预酯化和碱催化下的酯交换反应和系列分离精制工艺,合成了生物柴油.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结构,经GC/MS分析测定,减压蒸馏后的生物柴油中的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超过98%.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预酯化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0min,醇油质量比1.0:1.0,催化剂H2SO4用量3.0%(质量百分比),该条件下,预酯化的酯化率达到85.5%;而碱催化下的酯交换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醇油质量比0.4:1.0,催化剂NaOH用量1.0%(质量百分比),反应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国内外浸渍剂沥青QI测定标准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中国煤沥青QI测试标准对浸渍剂沥青QI测定的适用性,结果发现中国测试标准存在很多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对制定中国浸渍剂沥青QI测试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