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渤海油田针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深层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开展了勘探实践,成功发现渤中19-6大型整装凝析气田。目前,对于该气田优质裂缝型储集体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阻碍了下一步勘探进展。综合利用钻井岩芯、岩石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渤中19-6变质岩潜山裂缝型储层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宇变质花岗岩潜山为主体组成的立体网状裂缝型储集系统,上部形成风化裂缝带、内幕形成网状裂缝带的双层储层结构。上部风化裂缝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下部内幕裂缝带以裂缝型储层为主。潜山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均受控于3期构造活动的叠加作用,印支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由此建立了研究区太古宇潜山变质岩“优势岩性—多期裂缝”的成储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为基础,结合构造物理模拟、构造样式解析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等研究,探讨渤海海域新生代走滑断裂的构造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新生代郯庐走滑断裂在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末期完成了从左旋走滑到右旋走滑的转变,总体经历3期明显走滑活动。渤海海域走滑断裂具有多期次、多性质应力叠合的特征,根据不同强度、不同性质、不同配比条件下的叠合方式,可划分为伸展-走滑叠合、伸展-挤压叠合、挤压-走滑叠合3大成因类型和15种典型构造样式。受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和速率多次变化的影响,渤海海域地壳薄化伸展和走滑拉分作用并存,但在不同时期和地区,两者叠合配比差异明显,导致断裂体系的差异叠合性和凹陷结构的分区性。依据断裂叠合特征,渤海海域可以划分为辽西S型弱走滑区、辽东辫状强走滑区、渤西共轭中等走滑区、渤东帚状中等走滑区和渤南平行强走滑区5大叠合构造区,不同叠合构造区油气差异富集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潜山构造广泛发育,但对其成因演化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基于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地层解释和构造样式识别,厘清断裂的期次、类型、活动特征,揭示关键构造期构造格局和潜山形成演化过程,明确潜山分带差异构造特征,并开展潜山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海域西南部潜山内幕主要发育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喜马拉雅期等4期构造运动,其中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对潜山形成和分布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②上述4期构造运动形成了由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等3组断裂组成的4套复杂网格状断裂系统,各组断裂形成期次、性质及活动特征差异明显;③该区经历了古生代潜山物质基础形成、中生代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挤压造山与逆冲构造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裂陷及潜山初始格局的形成、新生代走滑—伸展复合改造与埋藏定型等4个演化阶段;④关键构造期表现形式的差异导致该区潜山构造特征呈现明显的分带性,可划分为西侧残留逆冲型潜山带、中部反转翘倾型潜山带和东侧复杂走滑断块型潜山带。结论认为,中、新生代经历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导致了该区潜山类型的多样性和内幕断裂系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安达曼海海域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达曼海海城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历史研究,包括发育构造、应力场特征、沉积充填序列和物源分析.通过建立区域主干剖面和断裂体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综合研究了安达曼海海域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安达曼海海域盆地经历了裂陷前的断陷期、同裂陷期,以及晚中新世以来继承性的张扭改造,盆地内部发育有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