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湖凹陷古近系及新近系储层砂岩中,自生高岭石是含量仅次于碳酸盐的第二大自生矿物,主要是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溶解的产物;自生高岭石含量与砂岩碎屑中的长石含量有着明显的负相关性,自生高岭石含量在凹陷中呈现的"东西分带、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与成岩作用过程中有机酸和大气水对长石等铝硅酸盐的溶解作用有关,其中有机酸作用明显强于大气水。西湖凹陷平湖组在西斜坡具有比中央反转带明显高的自生高岭石含量,南部地区相对北部地区具有相对较高的高岭石含量,说明西斜坡平湖组和南部地区具有更好的次生孔隙形成条件,其储层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2.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 ,凹陷内正反转构造发育。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 ,目前西湖凹陷已发现油气储量的 90 %与反转构造有关。西湖凹陷油气资源丰富 ,储盖组合条件较好 ,大多数反转构造形成时间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相匹配。中央反转构造带、西斜坡反转构造带与东斜坡反转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3.
丽水凹陷油气成藏期次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油气对比及有机包裹体分析入手,综合构造反转活动史等资料,对丽水凹陷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丽水凹陷主要有两次油气成藏过程,始新世中晚期是主要成藏期,保存条件是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东海盆地台北坳陷有机包裹体与油气生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有机包裹体及其均一温度的特征,分析了镜质组反射率(R。)与地质演化史的关系。结果认为:台北坳陷自第三纪以来有两次油气生成过程,第一次发生在E1末T4^0构造层形成之前,即古新世末,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因此,这一期尽管有油气的生成,但运移规模有限,形成的有机包裹体极少。第二次发生在E2末T3^0构造层形成之前,即始新世末,此时区内主要烃源岩都已进入生烃高峰,是区内主要的油气生成、运移期。伴随油气的生成和运移,形成了大量以液相及气、液二相为主的有机包裹体。晚第三纪的沉积厚度近似于E2末剥蚀厚度,对油气生成和运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综合应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对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区域构造变换带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区经历了3次裂陷,每个裂陷旋回期的变换构造带根据其对区域构造分段作用的规模可以分为3个级别,分别控制了相邻构造带间和构造带内的构造演化和构造线展布、构造样式与变形程度的差异。变换带的发育演化是动态的过程,与各裂陷时期构造活动的强弱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第一裂陷旋回时期,以主干断裂为主,发育规模较大,一级变换带具有明显的地势转换特征,以带间变换为主;第二裂陷旋回时期,受强烈拉张作用,三级变换带的数量和类型增多,各个构造单元内的构造组合型式更加复杂,部分一级变换带的类型也逐渐改变;第三裂陷旋回时期,伸展作用减弱,大部分断裂停止活动,三级变换带大量减少,大部分变换带的类型发生改变,构造单元间无明显区分性的特征。根据分段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可将研究区局部的变换构造带分为转换斜坡型、斜向背斜型、地垒型3类,它们多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对油气的勘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凹陷内正反转构造发育。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目前西湖凹陷已发现油气储量的90%与反转构造有关。西湖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储盖组合条件较好,大多数反转构造形成时间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相匹配,中央反转构造带,西斜坡反转构造带与东斜坡反转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结合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煤和泥岩)进行剖析研究.本区烃源岩富镜质组(>60%),贫惰性组(<10%),含10%~30%的壳质组和腐泥组;“壳质组十腐泥组”含量与氯仿沥青、总烃和有效磷等呈正相关关系;树脂体和“孢子体-藻类体”分别为早期成烃和晚期成烃的组分,并相应建立了本区烃源岩的成烃模式.  相似文献   
8.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表明,丽水凹陷a井原油异构烷烃含量极高,b井原油富含环烷烃,c井原油环烷烃含量相对较高;原油碳同位素以a井最轻,b井最重,c井介于二者之间;各井原油的伽马蜡烷含量较高,五环三萜烷Ts、C29Ts和C30重排藿烷含量也较高,以规则甾烷为主,重排甾烷含量很低。通过与凹陷内3套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丽水凹陷原油均有月桂峰组烃源岩的贡献;a、c井原油主要来源于月桂峰组烃源岩,但其烃源灶区可能不同;b井原油是月桂峰组和灵峰组烃源岩生成烃类的混合产物,其中高碳数烃类主要来源于月桂峰组烃源岩,部分来源于灵峰组烃源岩,中低碳数烃类来源于月桂峰组和灵峰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丽水凹陷油气成藏期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气对比及有机包裹体分析入手 ,综合构造反转活动史等资料 ,对丽水凹陷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丽水凹陷主要有两次油气成藏过程 ,始新世中晚期是主要成藏期。保存条件是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异常压力带与油气聚集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钻井资料证实,东海盆地丽水凹陷下第三系明月峰组普遍存在异常高压。作者综合了地质、钻井、测井、测试等多方面资料,研究了丽水凹陷异常高压的类型、成因机制及特征,分析了异常高压对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和油气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总结出在异常高压作用下油气成藏的 3种模式,即在异常高压封隔层之上的砂岩成藏模式、在超压层内部的成藏模式和在封隔层之下的成藏模式。这些模式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