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过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是一套自生自储的天然气成藏系统,天然气中甲烷含量为88%~96%,重烃(C2+)含量一般在6%~9%之间,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非烃气体含量普遍较低;天然气干燥系数(C1/C2+)为5~15,并且随深度增加而呈现升高的趋势;天然气和凝析油轻烃中的甲基环己烷、庚烷和异庚烷值变化表明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腐殖型母质;天然气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分别为-39.00‰~-41.00‰和-25.00‰~-27.00‰,具有典型煤成气特征。川中地区上三叠统烃源岩在燕山期持续沉降埋藏过程中,达到高成熟早期阶段;在喜山期,该地区大约2500m地层的剥蚀,使地层温度和压力大幅度降低,故储层中早期低成熟残余天然气的卸压膨胀作用和水溶气的脱溶作用为晚期天然气聚集成藏提供了重要的气源,同时也使气藏中甲烷碳同位素变轻。  相似文献   
2.
针对川中地区具有硬性基底、沉积盖层受到的区域构造应力较弱等特点,应用压实校正的回剥法技术对川中地区M气田香溪群构造进行了沉积埋藏史恢复,模拟了M气田的古构造演化过程,并根据模拟的古构造特征对M香溪群气田的气水分布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M香溪群气田的气水分布受构造及物性控制,继承性发育的古构造高部位产气,低部位产水,但是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异不彻底,导致纵向上气水分布复杂,缺乏统一的气水界面。  相似文献   
3.
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原理,利用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地层切片等资料,对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开展了层序结构分析和不同可容空间下河道构成特征及河型转换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主要发育1个三级及3个四级基准面旋回,各四级层序在低可容空间下为厚层、叠置箱形砂体,随着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大,到层序顶部过渡为相对孤立的砂体沉积;(2)沙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气候干燥,砂岩粒度大、成熟度低,发育强水动力构造,地震剖面上为平行反射,河流相沉积特征明显,发育多个低可容空间下的间断正韵律相互叠置的辫状河沉积体系及高可容空间下具“二元”结构的曲流河沉积体系;(3)沙二段河流相地层自下而上具有“辫—曲”转换特征,低可容空间下,砂体大面积展布,地震地貌上表现为相互叠置的辫状河河道,当基准面迅速上升时,可容空间增大,地震地貌上表现为相对孤立的曲流河河道;(4)研究区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比值(A/S)主要受大巴山物源区强烈的构造活动及温暖潮湿向炎热干旱的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4.
遂宁一蓬溪地区须二段是重要的天然气储层,目前已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但由于该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一特低渗以及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直接影响了油气的勘探开发。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温度、镜质体反射率、有机质热降解温度等资料,对该区须二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强度及孔隙演化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砂岩储层经历了中等一强压实、强胶结、弱交代、强溶蚀等成岩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B亚期,且在A亚期末储层已基本致密化: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通过对砂岩储层致密化进程的深入阐述.可为该地区有利储层发育区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有多口井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钻获高产气流,展现出该层系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有关该盆地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则众说纷纭,一直未达成共识。为此,基于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岩心及薄片等岩相学特征,以及碳、氧、锶同位素和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渗空间类型及储渗相特征研究,分析了白云岩储层的成因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认为:(1)茅口组、栖霞组石灰岩地层经历了构造控制热液活动,发育萤石、鞍状白云石、天青石的热液矿物组合和膨胀角砾结构;(2)较之于宿主石灰岩,细—中晶云岩和鞍状白云石均呈现出δ18O负偏移、87Sr/86Sr正偏移;(3)中二叠统形成由热液溶孔、热液白云岩晶间孔、热液溶洞、热液扩溶缝等4种储渗空间构成的热液白云岩储渗体。结论认为:(1)热液白云岩储集相发育和分布受深大断裂的控制,呈"透镜状"分布在具"下凹"地震反射特征的区域;(2)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集相与下伏烃源岩和上覆封堵层的有机组合可构成有利的天然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页岩气独特的赋存状态,"连续成藏"的聚集模式,区别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特征以及评价内容等决定了页岩气储层研究的特殊性。目前,国内针对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的工作开展得相对较少,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在大量调研国外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四川盆地最新的浅井钻探和野外露头取样资料,从常规储层研究思路入手,详细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有机质特征、矿物组成、物性特征、储渗空间特征),进而总结了页岩气储层评价的主要内容;同时,借鉴美国页岩气勘探成功经验,从实际资料出发,筛选出有机质丰度、热成熟度、含气性等8大关键地质因素,进而提出了一套较为适用的储层评价标准。据该标准评价后认为,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2套海相黑色页岩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川中公山庙构造沙一油藏为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为指导思想,在储层沉积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沉积作用-基准面旋回-非均质性研究”的思路出发,较详细地分析了沙一油藏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的特点及其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控制.在沙一油藏滨浅湖-三角洲相沉积体系中共划出1个长期、6个中期和29个短期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指出沙一油藏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受控于基准面的旋回变化,一般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下部砂体比较发育,非均质性弱;各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末期和下降半旋回期泥质沉积较发育,非均质性强;同时探讨了基准面旋回原理在储层表征和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综合模糊综合评判和BP神经网络的优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造BP神经网络的输入矩阵,利用BP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求解连接权重,从而达到预测气井产能的目的.由于本文建立的气井产能预测模型不但可以考虑任意多因素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还可以考虑定性化因素的影响,因此预测结果就更能逼真地接近气藏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页岩孔隙度是评价页岩储层品质和页岩气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因此准确测量页岩孔隙度十分重要。测量页岩孔隙度的方法较多,从样品形状上可分为柱塞样和碎屑颗粒样,从测量方法上可分为液体饱和法和氦气饱和法。目前对柱塞样孔隙度和碎样孔隙度测量结果比对研究较少,两者差异更是鲜见报道。首先通过测量典型柱塞样孔隙度,确定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然后将柱塞样粉碎后测量其碎样孔隙度及分析影响碎样孔隙度的因素;最后比较柱塞样孔隙度和碎样孔隙度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页岩柱塞样氦孔隙度为页岩连通孔隙度,碎样氦孔隙度为页岩总孔隙度,且后者较前者高0.65%~2.40%,约占总孔隙度的11.21%~44.36%。柱塞样氦孔隙度偏小的原因主要有:(1)测量氦孔隙度的注入压力过低;(2)测量氦孔隙度前未对样品抽真空;(3)柱塞样中大量的不连通孔隙无法被氦气有效饱和。不同矿物组分与柱塞样、碎样孔隙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连通孔隙主要存在于有机质中,少量存在于黏土矿物中。为实现页岩气高效开发,可在压裂液中添加适当的化学剂,改造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结构,释放不连通孔隙中的页岩气,以提高页岩气单井产量和页岩气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开江—梁平海槽西侧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基于鲕滩沉积演化规律,结合物性与地球化学分析,对开江—梁平海槽西侧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随区内飞仙关期高能坡折带不断迁移,对应形成三期鲕滩,发育鲕粒云岩和鲕粒灰岩2类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以鲕粒云岩型储层最优,次为鲕粒灰岩型储层。在鲕滩沉积的物质基础上,轻度蒸发海水诱发的回流渗透叠加深部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共同控制鲕粒云岩型储层的形成,而有机酸主导的埋藏期保孔-扩孔作用既进一步改善先期形成的鲕粒云岩型储层,又影响了鲕粒灰岩型储层的形成。该研究对鲕滩储层的差异性成储机理相关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