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丙烯酸十六酯的合成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考察催化剂用量、阻聚剂用量和反应温度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酯化率的影响,得出丙烯酸与十六醇反应的最佳酯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与反应温度间的相互作用最大,催化剂用量与阻聚剂用量的相互作用最小;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质量分数)2.05%~2.20%、阻聚剂对苯二酚用量(质量分数)0.6%~0.7%、反应温度120~125℃,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3%以上;并得出酯化率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可根据回归模型对酯化反应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预聚条件对相变材料微胶囊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为壁材,正十二醇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分别对所得微胶囊的表面形态、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并针对微胶囊常有的结块、粘连和表面粗糙等问题,研究了预聚合反应条件对其黏度及其胶囊表面形态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预聚合体黏度过大时,易造成微胶囊之间的黏结和预聚体壁材的聚集。在预聚条件为反应温度72.5℃,反应时间75 min和pH值为8.5情况下,所得微胶囊表面光滑致密、分散性好且形态完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