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同口西部三维区位于保定凹陷保北洼槽东部斜坡带,该区原为二维区,历经多年勘探一直未取得突破,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为该区精细研究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提供了条件。通过对同口西部三维区构造特征及沉积、成藏条件研究,明确指出同口西部三维区分布了两组断裂系统,断层控制了沉积演化和构造特征,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奠定了不同类型油藏形成的基础;分析该区沙河街组沉积相的分布特征,认为沉积相控制着砂体的展布;并开展油源、圈闭、油气运移通道、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的研究,构建了断垒断块大型鼻状构造油气成藏模式,落实多个有利钻探目标。在G 8井东圈闭部署实施GB 1x井,经试油获高产纯油流,形成整装规模增储区,有效指导了同口西部三维区的勘探,在该区实现油气勘探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针对苏布地区油源条件、砂体沉积模式、有效储层展布以及成藏模式认识不清等问题,运用地球化学分析、精细砂体刻画、岩矿分析等多种手段,从生油岩、储层条件、储盖组合3个方面分析了该区的油气成藏条件,阐明了垂向上发育多个异常孔隙带的原因。研究表明:该区发育常规油藏横向构造聚集,有利砂体富集、非常规致密砂砾岩油气藏以及泥页岩油气藏3种成藏模式,纵向上中浅层为常规油藏,深层为非常规油气藏,呈现由浅至深为油藏带、油气混合带、气藏带分布规律。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该区勘探,可为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指明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蜀南(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是历经半个多世纪勘探与开发的老工业气区,该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具有储层类型多、气藏小而多且分布复杂等特征。本次研究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测试分析方法、激光拉曼的分析技术,结合岩石岩相特征,明确蜀南地区茅口组包裹体发育与分布特征,以及油气充注期次,确定油气成藏时间。研究结果表明:(1)蜀南地区茅口组存在4期油气充注,分别发生在古油藏、古油气藏、古气藏的形成时期,以及晚期构造运动导致的气藏调整阶段;(2)第Ⅰ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95~113℃,为液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末期,是古油藏形成时期;(3)第Ⅱ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21~135℃,为液态烃与少量气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早侏罗世时期,是古油气藏形成时期;(4)第Ⅲ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集中分布在160~195℃,为气态烃与少量液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中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时期,为古气藏的形成时期;(5)第Ⅳ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35~160℃,充注时间为新近纪至今,气烃充注主要为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导致古气藏发生调整,为现今气藏的形成阶段,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