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二氧化碳驱引起储层物性改变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后,与储层岩石和流体发生化学反应,将改变孔隙度、渗透率、润湿性、流体的酸碱度,进而影响采收率.用CO2岩心驱替实验装置模拟了二氧化碳与岩石和流体的相互作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物溶解使孔隙度变大,沉淀堵塞孔隙,两者皆改变渗透率,岩石由亲油转为亲水,流体pH值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压差-流量法确定低渗透油藏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拟合回归得到启动压力梯度与气测渗透率的幂函数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由单相流试验拟合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不能真实反映油水两相渗流时的启动压力梯度。在描述低渗透油藏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时,应考虑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而相对渗透率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建立了低渗透油藏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与含水饱和度的幂函数关系式。根据该关系式计算了合理注采井距,与矿场真实井距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谷丽冰  李治平  欧瑾 《中国矿业》2007,16(10):66-69
CO2驱油能提高采收率,目前已成为世界三大采油方法(热采、聚合物驱和CO2驱)之一。本文分析了CO2采油的机理、CO2采油的开发方式,并结合CO2采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胡状集地区浅层沙一段储层研究及油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状集地区沙一段储层有两种类型:粉砂岩类型;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类型。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储层在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属首次发现。重点分析了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储层的分布、结构、测井特征、沉积后作用,制作了白云岩电阻率一时差交会图版,对油层的判定建立了初步标准;并对沙一段油源进行了探讨,认为胡状集地区沙一段原油主要来自深部沙三段的烃源岩,以断层垂向运移为主。  相似文献   
5.
储层是否出水,取决于水相的相对渗透率。根据储层含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的交会图版可以有效地判定高束缚水饱和度低阻储层的性质。实例证明,该方法直观、准确。  相似文献   
6.
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吸汽能力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前在利用水平井进行稠油注蒸汽热采时,都认为蒸汽在注入过程中是均匀扩散到地层中的,简单的利用Max-Langenheim公式计算加热区面积.通过对地层的吸汽能力进行研究,得出了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的吸汽能力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热传递的影响,还考虑了蒸汽内能和摩擦损失能量的影响,并利用该模型开发了一套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分析软件(HHTS).用所开发的软件对辽河油田冷42块油藏进行了计算,为稠油热采和水平井热采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实际研究表明,蒸汽在注入过程中并不是均匀扩散到地层中,而是呈现某种数学分布,注汽速度与油藏参数、地层的吸汽能力和蒸汽的物性参数有关,即蒸汽的注入压力和注入流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变量,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流程的再分析,研究了流动单元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标志,提出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识别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对青海油田砂岩油藏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将该油田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分析了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阐明了不同级别流动单元分布、特点及其与沉积微相、隔夹层的关系,并给出了各类流动单元及物性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流程的再分析,研究了流动单元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标志,提出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识别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对青海油田砂岩油藏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将该油田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分析了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阐明了不同级别流动单元分布、特点及其与沉积微相、隔夹层的关系,并给出了各类流动单元及物性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9.
胡状集地区长垣断裂带含油气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胡状集地区长垣断裂带油气不丰富,随着胡状集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垣断裂带的一些区块富含油气,因此有必要对长垣断裂的封闭性和断裂带油气聚集规律重新认识。长垣断裂带具备断层封闭性因素,并具有多种圈闭条件,而且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域,在东濮凹陷的第二个生烃旋回,长垣断裂已基本停止活动,沙四一沙三段生成的油气将沿断裂带的不封闭部分作横向及垂向运移,遇到圈闭时形成油气藏。对长垣断裂带油气聚集规律提出了看法,指出了下步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