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2段煤层直接上覆或下伏于砂岩的地层结构特征,设计了六个地质模型(包括3个层状砂岩模型及3个楔状砂岩模型),利用褶积模型,将相应的反射系数模型与主频为5~120Hz、步长为5Hz的0°和90°相位的雷克子波进行褶积(采样间隔为1ms),从而得到了不同子波主频的合成地震记录。通过提取合成地震记录的砂岩顶、底界面或砂岩中心振幅,首次模拟了0°和90°相位子波情况下煤层对砂岩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层的厚度、位置及与砂岩的距离对砂岩地震反射的调谐频率、振幅及极性都会产生影响,煤层可以使砂岩地震反射同相轴极性反转,以致于难以预测薄层砂岩厚度,特别是当煤层厚度不稳定或煤层与砂岩的距离发生变化时,砂岩顶、底界面或中心的振幅不能反映薄层砂岩的厚度;在存在不同厚度、位置煤层的情况下,应考虑采用其他方式预测薄层砂岩的厚度,如利用不同位置的振幅地层切片等。  相似文献   
2.
进入延长组下组合勘探以来,用上部油层的压裂方式压裂下组合油层出现破压高或压不开,有破压显示后排量提不起来,高压下控制压力注入先出现封隔器坐解封状态,后出现封隔器胶筒爆裂。为提高延长组下组合致密油层的压裂成功率,高效开发油田,通过油层物理特性及影响封隔器工作因素两方面,对压裂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高家河三维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八段为例,阐明了利用地震信息研究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的方法。研究表明,岩石物性是地震资料进行沉积学解释的基础。基于90°相位地震数据体,利用时频分析技术,分析砂层地震反射频率;结合地震滤波,压制砂层地震干涉作用。地质、测井及地震相结合,对不同主频的地层切片进行沉积学解释,该方法有助于提高预测沉积体系的精度。研究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是盒八段的主要沉积亚相,其主要沉积微相为具有较大规模的2条分流河道。一条水下分流河道呈南东-北西向,沿S228、S232、S204、S205、Yq2和S216井展布;另一条分流水道近东西向,沿Y218、S222、Y120和S226井分布。这些水下分流水道充填砂体自然伽马曲线呈钟形、齿状钟形或箱形,在地层切片上表现为中、强能量带状反射模式。此外,一较小规模水下分流河道见于研究区西缘S212、Y217、S211、S210、S246及S247井区,在地层切片上表现为中弱能量蠕虫状、小斑块地震反射模式。   相似文献   
4.
楚雄盆地北部上三叠统一侏罗系裂缝发育期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露头描述,裂缝充填物稳定同位素分析,包裹体测温、石英自旋共振测年分析、定向样品声发射实验和岩石力学性质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楚雄盆地北部上三叠统一侏罗系裂缝的形成期次和控制因素。认为裂缝发育经历了5个时期:第一期裂缝形成于燕山早期,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均一温度约95℃;第二期裂缝形成于燕山晚期,均一温度为110~130℃;第三、第四、第五期裂缝舂别形成于喜马拉雅早期、早中期和中晚期,均一温度分别约为146℃、173℃和220℃,以喜马拉雅期中晚期构造活动最强烈,产生的破裂最强。研究区裂缝发育主要受两个因素控制:①构造应力强度决定的岩层构造变形程度,一般变形程度越大,构造裂缝越发育,如构造高部位,轴部等裂缝较发育。②岩石本身的力学性质及刚性岩石的分布情况、岩层厚度等,随着岩石密度降低,孔隙度增加,抗张强度减小,易产生破裂;砂层厚度越薄,裂缝越发育,二者具有幂函数关系。图6表3参18  相似文献   
5.
南盘江坳陷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古生界发育齐全,出露完整,具有多种沉积类型。按照岩石结构划分,该区存在有结构残余的白云岩、无结构残余的白云岩、强烈交代的白云岩、含(泥)硅白云岩及渗滤砂白云岩五类。该区白云岩有两种成因,其一为呈薄层状分布于深水盆地薄层泥灰岩或泥岩、硅质岩中的白云岩,δ^13C、δ^18O较高,系深埋藏白云石化产物;其二为分布于浅水碳酸盐岩台地和台地边缘礁中的白云岩,δ^13、Cδ^18O较低,系混合水白云岩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高家河三维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二段下部为例,阐明了利用地震信息研究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的方法。首先基于岩石物性研究,利用时间-频率扫描分析技术,在90°相位地震数据体中,研究煤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其次通过设计特定的滤波器,进行地震滤波,抑制煤层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压制地震干涉左右),将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相结合,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创建精细(高频)等时地层框架;最后结合地质特征、测井响应和地震相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频率的等时地层切片进行沉积分析,采用混合频率显示技术,研究沉积相空间分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高家河三维区山二段下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分流水道主要表现为3个走向:(1)呈先南北、后东西、再南北走向,沿S229、S228、S232、S208、Y124井边缘分布。在该分流河道中,在S231井附近可能发育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曲流边滩。(2)呈北西-南东走向,主要沿S212、Y127、S209井一线分布。(3)呈近东西走向,在沿S210、S226井发育一规模较大的河道侧向迁移带。   相似文献   
7.
针对含煤岩系中煤层对下伏砂岩储层地震响应的强烈干涉作用,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山西组二段含煤岩系沉积序列,构建了两个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分析,从理论上研究了上覆煤层厚度及位置对下伏层状砂岩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煤层厚度、位置和地震子波频率会导致砂岩顶、底界面地震反射特征出现较大差异。由于上覆煤层的干涉作用,不仅下伏砂岩地震反射极性会发生反转,而且砂岩顶、底界面反射振幅也会随煤层厚度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上覆煤层厚度或位置不稳定时,砂岩顶、底面地震反射振幅不能反映砂岩厚度变化,不能利用砂岩顶、底面地震反射振幅预测厚度小于1/4波长的薄层砂岩厚度。  相似文献   
8.
定量预测泥质岩裂缝密度的深度序列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深度序列分析法的基础原理建立多口井的泥质岩储集层裂缝密度模型,可使定量预测储集层裂缝密度具有更高的精度。高家涯油田实例表明,用该模型作出的解释裂缝密度与岩心裂缝密度曲线随深度的变化其趋势基本一致,且平均相对误差为13.5%,较回归分析、BP网络模型进行裂缝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8.7%、17.9%)的精度要高。通过运用该方法反演油田工区多口井的储集层裂缝密度,看出该油田在纵向上有随时代变老、深度加深,裂缝密度呈降低趋势。即从上新统中部(N22)、上新统下部(N12)到中新统(N1),平均裂缝密度从0.78条/m、0.5条/m、降低到0.3条/m;在平面上,沿构造轴部裂缝最发育,平均裂缝密度N22、N12、N1层分别为0.58条/m、0.6条/m、0.3条/m。在实用中,通过实际资料的解释,指明了油田中、南区沿构造轴部为进一步部署钻井的有利地带。图4表2参2(李建国摘)  相似文献   
9.
辽河盆地冷家油田沙三段沉积体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结合岩心等资料研究了冷家油田沙三段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根据冷家油田沙三段地震反射样式,可划分为斜坡、台地、凹地3种类型,共16种地震相。在圈定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相带的基础上,发现并圈定了滑塌沉积、湖心岛、砂坝、纵向扇、斜坡前积复合体、坡底扇、盆底扇、障壁体系等一系列单元。该区北部形成纵向三角洲,东部形成扇三角洲,西部形成斜坡前积复合体。   相似文献   
10.
辽河盆地冷家油田沙三段储层以盆底扇及扇三角洲沉积为主。盆底扇储集砂体主要发育于扇中及扇根水道.非均质程度高.非均质类型复杂.扇三角洲储集砂体主要为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滩坝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非均质性类型为线性增加型、滩坝砂体为线性降低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