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对孔雀1井实钻地质、录井、测井、测试、化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该井天然气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并对油气层特征进行了评价,进而探讨了油气成藏模式。针对孔雀河斜坡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对本区的下步勘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孔雀河斜坡维马2号气藏形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区垂向上有古、中、新生界三套构造层序,平面上形成巴里英-普忠-群克、龙口-维马-开屏三个大的鼻隆,存在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和侏罗系陆相两套有效烃源岩、发育古生界、中生界多套储盖组合,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时空配置良好,且保存条件有利,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条件。位于孔雀河斜坡维马2号背斜构造上的孔雀1井在志留系中途测试获得天然气流,通过分析天然气的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天然气的形成具有多源复合、多阶段连续的特点,属腐泥型母质形成的油型气,源岩为下古生界海相沉积岩。  相似文献   
3.
焉耆盆地八道湾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焉耆盆地八道湾组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认为八道湾组储层孔隙不发育,储集空间以原生残余粒间孔和残余粒内溶孔,裂缝为主,属低孔,低渗-特征渗储层,并对八道湾组储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储层发育的状况,以压汞参数作为储层定性评价的定量指标,把焉耆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的储层分为5类,并指出了步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的分析,从工作方法、认识、投资分配、标准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重点讨论了从旧系统逻辑模型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转换和以数据为中心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周口盆地是华北地台南缘一个大型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谭庄-沈丘凹陷是盆地中部中、新生代两期断陷叠合的次级构造单元,燕山期以来至少经历了6次差异升降运动。这些构造运动对地层的保存、有机质的热演化、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起了控制作用。本文采用地震剖面、钻井分层、粘土矿物、镜质体反射率、声波时差5种方法进行剥蚀厚度的恢复,试图再现盆地发育史历史,以对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研究有所脾益。  相似文献   
6.
“深度成像”是近年来使复杂构造地震成像发生深刻变化最具决定意义的技术。这项技术对于勘探盐下构造远景区带起着关键作用,其成功的应用已使墨西哥湾成为当前勘探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与常规时间成像相比,深度成像明显的优点是揭示了盐下构造的形态和提高了成像的清晰度。 尽管盐下构造远景区正使深度成像获得名声远扬,但是深度成像对其他类型的复杂和隐蔽构造远景区带勘探也能取得显著效果。特别是对于断层屏蔽区和逆冲断层带这两种远景区,深度成像技术能大大提高勘探的成功率。本篇文章将重温偏移成像的基本原理,并且针对地质情况论述这项技术在什么时候可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焉耆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焉耆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和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中小型叠合复合含油气盆地,其形成经历了古生代基底形成阶段、中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第三纪压陷盆地发育阶段和第四纪走滑隆升阶段等4个演化阶段。燕山运动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断裂活动控制了坳陷、隆起的形态和规模。构造变形以逆冲推覆和走滑为特点,并伴生大量局部构造。构造演化对油气系统的形成、油气藏保存条件和油气富集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