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2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70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收缩管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辐射交联热收缩管的制造技术以及为减少热收缩管轴向收缩率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天花板水电站双曲拱坝碾压混凝土施工的相关参数,施工单位进行了工艺试验.通过试验,确定了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拌和工艺参数、碾压施工参数、层面处理技术措施和变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验证了室内试验选定的混凝土配合比的可碾性和合理性,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温控非饱和土三轴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放核废物地质处置、地热资源开采与贮存以及城市地下供热管道设计等现代岩土工程的建设都需要考虑温度的影响,使得温度对天然非饱和土体基本性质影响的研究成为土力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研究非饱和土水力和力学性质受温度影响的规律,需要研制新的温控试验装置,以便为这种研究提供工具和手段。基于对既有非饱和土静三轴仪的改造,研制了一种温控非饱和土三轴试验装置,通过将所研制的温控压力室与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试验过程中对温度控制及量测的目的。利用该试验装置,对不同温度下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与现有理论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的缓冲/回填材料,膨润土在核废料放出的热量和周围天然岩体中地下水共同作用下,其热-水-力耦合作用效果对处置库的稳定性、安全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以非饱和土多场耦合理论为基础,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平台,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膨润土缓冲层的热-水-力耦合过程开展了有限元模拟,给出了处置库近场缓冲层中不同位置的温度、饱和度、竖向应力及位移、孔隙水压力及吸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并重点分析了温度场的影响,通过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对比,证实了所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在钻井工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井漏,该问题难以进行预防,也很难进行解决,如果出现井漏问题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出现。在具体钻井工程中如果出现井漏问题,不仅会对钻井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对大量人力和物力造成损失。井漏是影响钻井作业安全最为严重的情形之一,井漏的出现不但会给钻探工作造成伤亡,而且给石油资源的勘查、开采造成巨大障碍。本文根据钻探过程中防漏封堵方法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从井漏的概念、类型、成因、现状以及影响,进一步的了解发生井漏后如何运用现有的手段发现漏层,并且从物理法防漏堵漏、复合化学凝胶堵漏、自适应防漏、堵漏钻井液和气体钻井技术,从这四个方向的原理和技术来述说国内现在研究防漏堵漏技术的研究成果。同时对未来在钻井过程中发生井漏时堵漏、防漏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研究[1]。  相似文献   
6.
在大规模由施工承包商建设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出现了几个影响进度、质量的核心问题,如何更好完善系统建成后运行维护质量,文章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文章以提出问题,解析问题的方式进行阐述,实用性强,对提高目前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运维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既有线有砟轨道路基的翻浆冒泥机理,自主研发了一套能够模拟循环荷载–湿化耦合作用的模型试验系统。模型试样直径500 mm,由厚度分别为350 mm的路基土和200 mm的道砟组成,整个试样在高强度透明有机玻璃模型筒中制备完成。模型试验系统配备有监测荷载、位移、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的4种传感器,并通过高清相机对颗粒迁移过程进行图像捕捉。基于所研发的试验系统,针对辛泰铁路典型翻浆冒泥病害路段土样,开展翻浆冒泥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孔隙水压力是导致翻浆冒泥病害产生的关键因素。随着体积含水率的增加,动孔隙水压力引起的颗粒迁移量逐渐增加;在饱和状态下,会引起大量颗粒迁移,翻浆冒泥现象显著。试验结束时,道砟污染指数达到25%,在实际工程中已严重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有必要对污染道砟进行换填。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硬质聚氨酯泡沫作为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3种结构和应用方式,以实体建筑火灾为基础,比较聚氨酯泡沫的薄抹灰保温系统、金属面一体化保温系统和幕墙保温系统的实际火灾危险性,分析了聚氨酯外墙保温系统不同构造及应用方式对建筑外墙防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薄抹灰保温系统,金属面一体化保温系统防火性能较差;幕墙保温系统只要具有良好的防火构造设计,也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宽广含水率变化范围内非饱和压实土低应力下的直剪试验和抗拉强度试验,研究非饱和土的强度及剪胀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低于塑限时,非饱和土剪切时出现应变软化型破坏和剪胀性;宽广含水率变化范围内,非饱和土峰值剪切强度、最小剪胀率及单轴抗拉强度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变化趋势相同。基于试验结果,首先,对非饱和土拉应力区的Mohr-Coulomb强度包线进行修正。其次,验证修正的Bishop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模型预测性较差,并分析这种模型广为流行的原因。最后,得到吸力对非饱和土峰值抗剪强度的贡献来源于吸力引起的颗粒间的拉应力和剪胀作用两方面,其中吸力应区分毛细和吸附作用,并可用单轴抗拉强度近似表征拉应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Microbial cellulose (MC) membranes produced by Acetobacter xylinum NUST4.1,were used as flexible substrate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transparent indium tin oxide (ITO) electrodes.Transparent and conductive ITO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MC membrane at room temperature using radio frequency (RF) magnetron sputtering.The optimum ITO deposition conditions were achieved by examining crystalline structure,surface morphology and op-to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X-ray diffraction (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and UV spectroscopy.The sheet resistance of the samples was measured with a four-point probe and the resistivity of the film was calculated.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the deposited ITO crystals is strongly dependent upon with oxygen content (O2/Ar,volume ratio) in the sputtering chamber.And the ITO crystalline structure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conductivity of ITO-deposited films.High conductive [sheet resis-tance ~120 Ω·square-1 (Ω·sq-1)] and transparent (above 76%) ITO thin films (240 nm thick) were obtained with a moderate sputtering power (about 60 W) and with an oxygen flow rate of 0.25 ml·min-1 (sccm) during the deposi-tion.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TO-MC electrodes can fi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optoelectrical de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