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二连盆地不同凹陷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地层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因素的控制。在圈闭与油源具备的前提下,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是地层岩性油藏形成的基础;流体动力学特征决定了地层岩性油藏的分布区域;储层临界物性是油气充注的决定性因素;砂体的封闭性能则是地层岩性圈闭成藏的关键。上述4个因素良好配置,有利于地层岩性油藏的成藏。  相似文献   
2.
二连盆地洪浩尔舒特凹陷千万吨级努格达油藏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洪浩尔舒特凹陷千万吨级努格达油藏的发现过程。通过总结经验,指出洪浩尔舒特凹陷的勘探成功,就是在加强新凹陷勘探的背景下,遵循勘探程序,追求勘探效益,大力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高效快节奏实施勘探的结果。其成功的经验在二连盆地新凹陷今后的勘探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利用RM反演方法进行地层岩性油藏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在现代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反演资料进行储层和油藏的预测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方法,它是提高地震资料利用率,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的重要手段。RM波阻抗反演充分发挥了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以及地震资料横向信息丰富这两大资料的优点,以测井波阻抗资料为约束条件,以地震解释的层位作控制,从井点出发,首先由井旁道开始对所有地震道进行外推内插出一个详尽的波阻抗反演剖面,然后得到波阻抗反演数据体,以此可用于储层砂体及地层岩性油藏的分布范围的预测。本文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的努格达构造为例,讲述了RM反演方法在地层岩性油藏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冀中拗陷塌陷背斜是一种复杂的含油气构造,它包括了以纵弯褶皱为特点的挤压型;以横弯褶皱为特点的拉张型;以大型滑动构造形成的滑动型、逆牵引型和披覆型五大类。断裂构造在剖面上出现两组组合,在平面上构成多字型、反S形和羽状三种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5.
华北油田隐蔽油藏的勘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面对日益增高的勘探程度和日趋复杂的勘探对象,华北油田勘探系统从勘探阶段和客观地质规律出发,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立足资源基础,更新找油思路,加强隐蔽油气藏的专项研究和技术攻关。立足成藏条件,优选有利区带,创新地质认识,构建成藏模型,充分依靠新技术,对隐蔽勘探目标进行了大胆探索,在非构造勘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勘探思路、技术手段和方法流程,开创了华北油田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油水界面的确定对储量计算和后期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碳酸盐岩油藏中,由于其岩溶孔、洞、缝储集体的严重非均质性特殊地质条件决定了油水关系的复杂性,油藏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用常规的方法很难断定其位置。通过对塔里木油田轮古15区块单井资料的分析,利用各井动静态资料,分析油藏单元的连通性,在同一个油藏单元内,运用原始地层压力和油层中部深度压力参数,推导出地层流体界面位置的计算公式,进而运用到整个研究区,对整个油藏油水界面进行计算,为指导该区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XX油藏这一特殊的低幅度、薄层、高渗透底水油藏类型,自2001年大规模投入开发以来,目前采出程度仅为14%,综合含水72%左右,进入中高含水开采阶段,研究剩余油分布势在必行。提出了利用近年穿层井实钻测井资料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在充分利用油藏近5年开发井实钻测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底水油藏水驱油机理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结果表明,对于300 m×300 m的开发井网,在距离油井100~170 m的范围内油层波及程度仅为20%左右,即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开发井之间的油层顶部,且呈“船底型”分布。  相似文献   
8.
自从20世纪20年代末水平井技术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水平井的产能预测、临界产量和见水时间预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针对水平井如何选取合理的生产压差进行开采的报道较少。通过整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不同产量预测模型的筛选方法与技术思路,并形成了利用油藏工程法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确定油井合理生产压差的新方法。针对中国西部某油田,水平井在含水0%~30%、30%~60%和大于60%的合理生产压差分别取临界生产压差的(1.8~4.8)倍、(2.3~6.0)倍和(2.8~7.5)倍,该方法具有实际操作性,有利于指导实际生产需要,其技术思路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二连盆地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二连盆地具有低地温、异常低压和单一温压系统的弱流体动力特征;盆地中的油气主要在较高孔渗的输导层、不整合和断裂系统中运移,很少有单一的输导方式形成的油气藏,更多的是其中几种组合成的复杂的立体输导网络即输导系统;在二连盆地中油气运移聚集主要以侧向运移为主,也有垂向运移和阶梯式复合运移,油气分布具有一定的"非势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求取地层剥蚀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析技术,选定澳大利亚扇形模型,沿可能性最大的3种不同热史路径,对冀南地区Q-5井下白垩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的比较,确定了该井合理的地质演化历史。模拟研究结果表明,Q-5井在距今70×106a时,白垩系达到其演化历史上的最大埋深(3500m);之后发生构造抬升并遭受剥蚀,白垩系的最大剥蚀量为25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