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含气量的地震定量预测方法较多,但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先预测总有机碳含量再预测含气量,预测精度有限。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发现静态泊松比与页岩气储层的总含气量有较好的负相关性;然后利用测井资料进行页岩气层总含气量岩石物理参数交会分析,建立起泊松比与含气量的计算模型;最后利用高精度泊松比反演结果,结合计算模型实现页岩气储层含气量纵横向展布的定量预测。结果表明:直接利用敏感的岩石物理参数来定量预测页岩气储层含气量,具较高的预测精度,得到了后期实钻井的证实。  相似文献   
2.
在川东大池干井构造和黄草峡构造上,池57井、草31井都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二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嘉二岩性横向变化大、储层薄的特点给储层预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搞清川东嘉二储层的地质、测井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提出了用Strata速度反演与DCI密度约束反演联合识别川东嘉二薄储层的方法。通过对过池57井、草31井的两条地震测线做Strata速度反演和DCI密度反演,分析结果显示,两条测线的密度反演剖面能较好的反映了储层的横向变化,且密度反演剖面要好于速度反演剖面,与实际地质、测井情况更加吻合。由此可见,将该方法应用于川东嘉二储层预测工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川中地区大安寨致密油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安寨油藏致密的特点,结合钻井、测井资料建立地震正演模型,对模型正演计算的合成记录进行随机地震反演研究,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适用于大安寨致密介壳灰岩储层的预测.进而对实际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反演,其预测结果与实钻资料分析相吻合。图2参4  相似文献   
4.
苏码头构造由于受地形起伏和风化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地震原始数据存在静校正问题,它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叠加剖面的成像效果和构造形态。为了消除近地表介质对反射波的这种影响,利用CGG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线性动校正,确定折射层的速度、偏移距的范围,然后在共炮点域、共检波点域求取折射波静校正量,再对地震道数据进行校正,有效解决了静校正问题,使苏码头构造三维地震资料的有效反射同相轴变得更连续、更清晰,从而提高了叠加剖面的质量,改善了成像效果,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打下了基础。图6参5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川东大池干井构造和黄草峡构造上,池57井、草31井都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二2获得高产工业气流。为了在嘉二2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有必要搞清川东嘉二2储层的地质、测井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但嘉二2岩性变化大、储层薄的特点给储层预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池57井和草31井的测井资料的分析可知,嘉二2岩性在石灰岩、白云岩及石膏之间变化,而其储层主要发育在白云岩中,厚度为2~15m。对过池57井、草31井的2条地震测线做Strata速度反演和DCI密度反演,分析结果可知2条测线的密度反演剖面要好于速度反演剖面,与实际地质、测井情况更加吻合。根据川东嘉二2储层声波变化不大,而密度相对围岩要小的特点,文章提出用Strata速度反演与DCI密度约束反演联合识别川东嘉二2薄储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铁山、双家坝飞仙关组鲕滩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近几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发现之一。位于开江~梁平海槽东侧的温泉井西、渡口河、罗家寨、铁山坡、五宝场等构造钻探了近20口井,钻获大、中、小各类气藏4个,那么同属于开江~粱平海槽沉积体系的铁山、双家坝构造是不是也具有和东饲一样好的储层呢?因此有必要对铁山、双家坝构造进行储层预测研究,搞清楚其储层特征及储层分布情况。本利用Strata反演技术和Jason反演技术对铁山、双家坝构造进行了预测并绘制了其储能系数分布图。  相似文献   
7.
经地质研究认为,海槽的发育对飞仙关组鲕粒岩、鲡粒云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铁山、双家坝构造与川东北的渡口河、罗家寨构造等同属于开江-粱平海槽台地相沉积。因此,铁山、双家坝构造也应在飞仙关组具有很好的鲕滩储层。文中从地质、测井资料分析出发,利用Strata软件对铁山、双家坝飞仙关组进行了储层预测研究,基本搞清了铁山、双家坝飞仙关组储层的发育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