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高含蜡凝析气相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应用高压相态装置对高含蜡凝析气的相态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在高于露点压力时,高含蜡单相凝析气呈红棕色.在等组成压力温度相图中,高含蜡凝析气的露点压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未出现常见的临界凝析压力.等液量线与相包络线平行,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有固相出现.与蜡平衡的气相在低于露点压力时会出现反凝析,因而表现出气、液、固三相共存状态,且液相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气油比降低使高含蜡凝析气泡点压力和露点压力减小.  相似文献   
2.
富凝析气近临界特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研究应用无汞PVT相态实验装置测定了一个六组分烃类混合物和两个实际凝析气流体的监界点、近临界泡点和露点线,观察并记录了流体在近临界区的光学现象和异常的两次相变过程。在近临界区三种流体呈现红棕色,而不是文献所报导的二氧化碳的乳白色,这种区别可能是由于流体中含有较多的重质组分所致。实验发现富凝析气近监界光学现象与明确组分流体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即富凝析气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均可观察到临界现象。此外,实验还发现六组分烃类流体和一个凝析气流体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恒质膨胀过程中发生两次反凝析露点变化,即露—露相变;在低于监界温度时也发生两次相变现象,即先出现露点后出现泡点,此时将很难区分原始流体是液体还是气体。据所掌握的资料看,本文是首次报道同一流体在温度高于100℃时,同时出现两次异常相变现象。  相似文献   
3.
保护油气层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对油气层损害机理、深井及深水域井的温度敏感性、完井液新技术、解除储集层损害酸化途径及有效提高油气井产量的欠平衡钻井技术等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水平井、大位移井的主要损害来源是微粒运移、固相堵塞;较宽裂缝和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的损害因素也主要是固相侵入与堵塞;致密天然气层主要因液相(水与原油)聚集而损害渗透率,损害程度与储集层渗透率、界面张力、表面润湿性、初始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极为密切;深井和深水域井温度敏感性会导致矿物向水敏性转化、矿物溶解沉淀、润湿性转化及乳化堵塞。介绍了滤饼清除和井眼溶解清理的完井液新技术,通过清理将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储集层渗透率可比原始渗透率提高40%。酸化技术成本低、效果好,介绍了各类砂岩及碳酸盐岩相应的配方。欠平衡钻井核心技术是选用合理的井眼流体和恰当的负压差,介绍了加拿大100口欠平衡钻井在后期提高产量的经验。图1表2参47(樊世忠摘)  相似文献   
4.
凝析油地下反蒸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实  郑希潭  陈钢  罗凯  刘宁 《石油学报》2001,22(6):45-49
针对一富凝析气藏,在有介质和无介质、保持压力和部分保持压力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注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气体与原始凝析气藏流体进行组分交换使凝析现象明显,注入干气不仅能在地下反蒸发凝析油中的中间烃类,而且也能有效蒸发C20+以上的重烃。作者首次采用实际凝析气藏流体和岩心进行长岩心注气实验,研究凝析油地下反蒸发的情况,对富含凝析油气田开发方式的优选,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目的是研究计算凝析气实际流体临界点的理论算法,文中首先简要回顾了临界点研究的历史及确定临界点的方法。随后对临界点进行确定,临界点是气液一切性质差异均消失的状态,是区分流体类型最重要的参数,并得到了理论和工程应用的广泛验证,目前确定临界点大致有四种方法:(1)实验测定,通过观察临界乳光现象或记录流体的泡点和露点线;(2)经验关系式;(3)通过PVT软件计算流体的饱点和露点线;(4)利用热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深层超高压气藏气体偏差系数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层条件下气体的偏差系数是用来计算气藏储量的关键数据,通常使用图版法、经验公式法和实验法进行确定。但由于深层超高压凝析气藏地层温度高、压力高,常用的图版法等方法是否适用,缺乏实测资料的佐证。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表明,超高压下的气体偏差系数和临界压力均远高于低压气藏,超出Standing―Katz图版范围,常规的方法不适用;高压条件下的气体偏差系数与压力呈直线关系,可由较低压力下的实验结果直线外推得出超高压下的偏差系数,不仅降低了对实验设备的要求,且简化了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