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油层角度,通过对影响单井产能因素的分析以及现场生产实践,认为地层系数是影响姚店油田单井初期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利用统计规律简化油层射开程度、表皮系数、层间干扰等因素,建立初期产能估算公式。当多层压裂动用油层地层系数大于14×10-3μm·m,且单层动用油层地层系数小于6×10-3μm·m时,采用多层压裂可有效提高单井初期产能,达到单层采油初期产能的1.5~2倍,当单层压裂油层地层系数大于6×10-3μm·m时,多层压裂的增产能力较小,油井适宜于单层开采。多层压裂与单层压裂初期产量递减程度一致,递减规律相同。因此,依据地层系数优选油井进行多层压裂,值得进一步试验与扩展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油气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能源,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油气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尽管我国的油气储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油气短缺的现象依然存在,近几年来我国不断的加大原油的进口量,并且对外原油的依赖程度屡创新高,这不但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巨大的反作用,还严重的威胁着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油气能源后备储量不足,在我国的盆地地区有大量的油气储备,目前正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我国的能源风险,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大对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充分的利用盆地地区的油气资源,本文主要从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勘探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究我国盆地地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3.
采用恒速压汞、原油边界层测试及分形几何方法,精细描述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富县探区延长组长6—长8段超低渗砂岩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喉道分布,定量表征超低渗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渗流能力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长6—长8段砂岩储集层孔隙喉道弯曲迂回程度强烈,孔喉大小悬殊,分布形式以单峰正偏态型和双峰偏粗态型为主;储集层为大孔细喉型,喉道半径的大小及其分布是低渗储集层渗流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储集层具有良好的分形几何结构,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差异使得储集层具多重分形特性;超低渗储集层原油吸附层厚度占孔隙体积15%~23%,原油吸附层的形成是储集层渗流能力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南泥湾油田新建产能主要以常规井扩边开发为主,开发效果不理想,平均单井日产油0.4 t。为了提高储量的有效动用程度,开展了水平井压裂开发研究。针对长6储层地质特征,采用减小段间距(60~80 m减小到20 m)、增加簇数(2~3簇增加到5簇)等措施对水平段进行均匀有效的压裂,以增加排量与液量的方式使储层改造体积增大,并开展了现场优化试验。N199平2井现场施工及地面、井下裂缝监测表明,采用大液量大排量低砂比滑溜水分段压裂,利用主体段塞及变粒径加砂方式,入地液量为7 957.9 m3,是其他压裂方式的2.5~3.5倍,油井稳定日产油达到了9.5 t/d,是其他压裂方式的2倍多。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水平井压裂参数合理,大液量大排量低砂比滑溜水分段压裂工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青化砭油田注水系统的长6地层水及注入水进行了水质分析,采用饱和指数和热力学溶解度法对结垢类型及趋势进行理论预测的基础上,并对混注水进行配伍性分析,运用化学分析、XRD、SEM等手段分析了典型结垢部位垢样,并提出了综合防垢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目前方法对运动训练器转速切换进行控制时,没有提取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存在控制误差大、控制稳定性差和控制效率低的问题。提出连续被动式运动训练器转速切换协调控制方法,获取表面机电信号,并提取表面机电信号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连续被动式运动训练器的训练模型。根据训练模型设计转速切换协调控制器,通过转速切换协调控制器完成连续被动式运动训练器转速切换的协调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控制误差小、控制稳定性高、控制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属低渗透砂岩油藏,平均渗透率为8.4×10-3μm2,孔隙度13.5%。储层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胶结致密。油层平均厚度12 m,埋深400600 m。油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下而上可分为纯水带、油水过渡带和纯油带。针对该油田油藏地质特征,实施了整体开发配套技术,从2000年发现到2003年,建成年产原油30×104t,实现了该油田快速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虎滩变春阳线C相发生接地,而10kV绝缘监察装置未动作发信号,进而进行接地故障查找、判断、分析,总结出零序电压互感器异常如何判断、查找,以及今后如何进行电压互感器检修后的验收等进行分析,目的是让变电运行人员高度重视设备的验收工作,提高对零序电压互感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高温混合气采油技术在英旺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旺油田由于地层物性差、原油凝固点高(在23-29度之间)、含蜡大,给油田造成了很大的开采难度。利用高温混合气吞吐,向地层注入高温混合气体,可以较快补充地层亏空,提高地层压力,降低原油凝点和粘度,增加油层渗透性、提高单井产量、提高原油采收率。实践证明高温混合气采油技术在英旺油田高凝点、高粘度、高含蜡油田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