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4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胜利油气区浅层气藏配套采气工艺技术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胜利油气区浅层气藏以岩性为主,埋藏深度小于1500m,主要分布在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储层为河流相沉积的透镜状砂岩,储层胶结疏松,且胶结物中的主要成分为泥质,大多数气藏都带有边水或底水。气藏开发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层易出砂,井底易积液。与此对应的配套采气工艺技术是:先期防砂;安装井下活动气嘴;低压气井实施增压开采;排水采气。但是,目前气藏开发面临的出水问题仍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2.
石窟顶板流变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反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游石窟5号洞顶板在多处有破坏痕迹和离层变形,经现场调研和实测,在洞室出口处顶板离层变形达75~78mm,侧面岩层出现悬臂梁式的破断现象。为了探讨龙游石窟5号洞顶板破坏过程,了解洞室的长期稳定性,基于最大拉应力追踪法和岩石断裂过程的反演数值模型,利用现场实测破坏形态及变形数据,对5号洞进行了流变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反演分析。在反演分析过程中,运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了27种数值模拟方案,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直观分析,获得了洞室顶板岩层与薄夹层的流变参数和其他敏感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案。利用所获得的参数最佳组合方案,对洞室进行了长期稳定性分析和流变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洞室出口处顶板离层变形达54.24mm,断裂部位与现场破断部位基本相同。此外,流变模拟分析中出现在洞室深部的顶板离层也十分明显,这一现象与现场观察到的表观变形形态比较相近。  相似文献   
3.
4.
胜利油区三合村浅层气藏合理产能和射开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胜利油区三合村浅层气藏砂体规模小,产能较低,生产过程中容易出水。在气藏描述基础上,建立了两个砂体的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气藏的合理产能和射开程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表明,气藏的产能和射开程度对无水开发效果和采收率影响明显,气藏合理产能为8000—12000m3/d,采气速度为5%-8%,合理射开程度为20%-40%。研究成果对同类气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湘南天井排屋式传统民居的形态尺度与建筑群通风效能之间的关系存在紧密的气候适应性联系。通过现场调研与测绘获取气象数据,并应用Envi-met 软件对传统村落整体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然后,以该模拟结果作为边界条件,对典型天井排屋的室内风环境进行逐一模拟与评价;最后,以前两步结果作为原型边界条件,模拟对比不同尺度组合下的井巷风环境总结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宝镜村古民居进深增加,夏季风速先增后减,冬季风速先增大后平稳;风速与井巷高度正相关,与宽度没有明显关联;建筑群进深34.3m、宽度3m、高度6.6m 的尺度组合通风效果最佳。建议将井巷高度相对较高,进深相对适中的尺度作为符合宝镜村当地气候适应性的地域性井巷建筑量化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侏罗系三间房组含油井段长、储层差异大、油水粘度比低、注采井网不完善,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面临着油层水淹差别大、储量损失大、产量递减快、开发效益差等问题。通过储层沉积成因分析及各向异性精细刻画,结合储层水驱油机理、生产动态和钻井资料,分析油层的水淹特点和规律,总结出该区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轻质油藏高含水期应根据储层规模和剩余油储量丰度来优化井网重组层系,完善注采关系,最大限度提高水驱动用程度;颗粒或凝胶类深部调驱体系对改善人工裂缝不发育井区的水驱效果不明显;高含水后期应侧重于转换开发方式提高驱替剂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气水交注或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能较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该文简要介绍了胜坨油田二区开发状况。根据现场统计和室内实验测试的正反韵律油藏数据,着重探讨了用改进型数值模拟工具分析油藏物理特征参数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得出了这两类油藏开采的动态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龙游石窟斜顶“设计”中工程科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浙江省西部龙游县的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由 24 个洞室组成,该洞室群开挖于 2000 年前。通过现场调查发现,龙游石窟不仅以其独特的“设计”方式(斜顶、熨斗形岩柱以及斜墙等)及其所蕴藏的岩石力学信息,闪烁着我国古人在地下工程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智慧光芒,而且充满待解的疑团。正因为如此,它已引起许多岩石力学学家和工程地质学家的关注。作者从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和三维数值计算入手,对龙游石窟的斜顶“设计”所蕴含的工程科学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 从工程地质调查入手,龙游石窟各洞室顶板的倾向和倾角基本与岩层的倾向和倾角一致,这就说明斜顶“设计”是古人在满足某种建造目的的前提下巧妙运用地下结构的特点和地质条件的产物;(2) 三维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斜顶“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洞室围岩的应力条件,减小顶板下沉量和边墙的侧向外鼓变形,这对洞室的稳定都极为有利。由此可见,古人所采用的斜顶设计是一种很好地解决超浅埋问题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在Marx-Langenheim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蒸汽吞吐产能预测解析模型.该模型沿用蒸汽吞吐分为热油区和冷油区的研究方法,但在热油区采用更符合热传导规律的非等温模型,同时考虑原油粘度,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温度敏感性,用能量守恒方程和物质平衡方程分别计算加热区半径、平均压力,然后利用拟稳态渗流方程来预测蒸汽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