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欧利坨子地区原油性质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油精细对比揭示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低熟油和成熟油共存,与东部凹陷其它地区原油相比总体上成熟度较低.表现在原油族组成中饱和烃和饱芳比值低(饱/芳值小于3.0)、生物标志物中反映成熟度的参数明显偏低、饱和烃和芳烃碳同位素值(分别为-26.00‰~-27.50‰和-25.00‰~-26.50‰)也明显低于东部凹陷其它地区,单体烃碳同位素类型曲线特征也揭示其原油成熟度较低.油—源对比揭示欧利坨子地区原油来自沙三中下段的暗色泥岩,生物标志物资料揭示源岩热演化程度明显低于东部凹陷其它地区,因而造成该区原油成熟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互相配合,利用先进的技术软件,进行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地层层序划分对比、储层反演等综合地质研究,揭示了冷家油田冷124-14-30井区储层及圈闭特征目的层层位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构造复杂,发育北东和北西两组断裂;发育陡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可划分为6种沉积微相;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4.5%,渗透率1463×10-3μm2,属于中高孔、高渗储层;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油水分布受构造、沉积微相等多种因素控制,油气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通过综合评价,新发现4个圈闭,部署滚动井3口,增加石油地质储量347×104t.  相似文献   
3.
以辽河油田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动、静态资料为基础,从多孔介质中流体渗流理论、应力分析及储层微观特征等方面入手,结合油层出砂规律,对稠油油藏出砂机理及影响出砂程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稠油油藏防砂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油气运移路径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射线追踪技术则基于油气二次运移的相对能量行为,将生烃凹陷与能量场结合起来,是对流体势分析技术的重要改进和实现油气藏定位预测的重要途径。油气运移的射线追踪技术在大民屯凹陷的应用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油气分布情况吻合较好;高蜡油分布范围较广,静西构造带是高蜡油的汇聚场所之一,具有重要的勘探潜力;正常油分布范围相对局限,仅分布在南部荣胜堡洼陷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5.
油气运移路径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射线追踪技术则基于油气二次运移的相对能量行为,将生烃凹陷与能量场结合起来,是对流体势分析技术的重要改进和实现油气藏定位预测的重要途径。油气运移的射线追踪技术在大民屯凹陷的应用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油气分布情况吻合较好;高蜡油分布范围较广,静西构造带是高蜡油的汇聚场所之一,具有重要的勘探潜力;正常油分布范围相对局限,仅分布在南部荣胜堡洼陷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6.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成藏有利条件及油气成藏规律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纵向上生储盖组合匹配利于油气成藏。斜坡东南部长2油藏的有效烃源岩是长,油组的湖相泥页岩,鼻褶带轴部的高角度构造裂缝系统及渗透性强的连通孔喉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空间,燕山运动对陕北斜坡延长组的构造定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褶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并确定长2油藏的油气运聚模式为阶梯状爬升运移+构造脊聚集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