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能源动力   3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良祥 《能源》2011,(2):30-30
中东新气田对国际天然气格局影响有限,但以色列和黎巴嫩在天然气田上的争夺,可能为中东冲突埋下新的火种。  相似文献   
2.
金良祥 《能源》2011,(11):96-97
当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占领的黎波里,进而击毙卡扎菲之后,众多的西方国家欢呼民主的胜利,其喜悦之情毫不逊于半年前美国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击毙基地头目本·拉登,而这一“盛况”也让人回想起八年前多国部队占领巴格达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在核问题上,美伊妥协并非没有可能。退一步说,即使危机升级,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一定压力,也不会带来不可承受的恶果。  相似文献   
4.
2003年2月,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爆发冲突。事隔一年半以后,美国的目光投向了苏丹,这是继伊拉克、伊朗、利比亚之后,美国将制裁的大棒指向了苏丹。祸起萧墙 大国插手 去年2月,达尔富尔地区的黑人组成的“苏丹解放军”和“正义与公平”运动两支武装以政府未能保护他们免遭阿拉伯民兵的袭击为由,展开反政府武装活动,要求在达尔富尔地区实行自治。 今年4月,在非洲联盟的调解之下,苏  相似文献   
5.
展望2007,伊核问题前景不容乐观。美国可能推动安理会将对伊制裁扩大到能源领域。中伊能源合作将处境尴尬,并可能直接受到冲击。自2003年初美国对伊朗的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以来,2007年,伊核问题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但有关各方之间的互动不但未能使伊核问题出现转机,反而使其更加恶化。美伊僵持美国认为伊朗在核查等问题上并没有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28日,伊朗石油部长比詹·纳姆达尔·赞加内率代表团访问中国,并与国家发改委签署了《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伊朗石油部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中国每年将向伊朗采购1000万吨液化天然气,为期25年;作为回报,伊朗正式将位于西部库尔德斯坦省的亚达瓦兰油田的开发权授予中国石化集团。亚达瓦兰油田储量为170亿桶,仅次于阿扎德甘油田,开发后可形成日产30万桶的能力,中国石化集团可望获得15万桶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金良祥 《能源》2014,(3):88-89
尽管伊朗核问题出现了一些转机,但就目前的环境看,中国企业仍需谨慎扩大在该国油气领域的投资。最近一段时间,伊核问题取得重大进展。2014年1月20日,伊朗核问题有关各方达成"联合行动计划"(又称第一阶段协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一利好消息无疑为长达十年的伊核僵局注入了新的生机,国际社会为此感到乐观。一些媒体甚至认为,伊朗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然而,美伊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相似文献   
8.
伊朗核变局殃及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核问题上,美伊妥协并非没有可能。退一步说,即使危机升级,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一定压力,也不会带来不可承受的恶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