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荣钧 《勘探家》1997,2(4):51-54
复杂地区表区及复杂构造的勘探问题是目前物探工作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着施工困难、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及成像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多年来发展了不少相应的技术,也见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攻关。  相似文献   
2.
复杂地表区及复杂构造的勘探问题是目前物探工作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着施工困难、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及成像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多年来发展了不少相应的技术,也见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攻关。  相似文献   
3.
复杂地表区偏移基准面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在作偏移处理时,一般要求偏移基准面是水平的,且偏移的零点应在激发和接收的地表。在高差较大的复杂地表区,很难同时满足这些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近地表斜面或圆滑曲面为偏移参考面的处理方法。然后在资料解释时再进行基准面转换,把以近地表斜面为参考面的资料转换为以某一水平面为基准面的资料。该方法简单方便,避免了地表与基准面的高差过大而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目前采用的均匀介质或连续介质的假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更近似的介质模型及空校量板的制作方法。对于层状介质模型,可以根据已知的平均速度曲线,用水平层状介质来模拟,其层数可由实际情况和精度要求来定。对于连续介质,不只限于符合v(z)=v0(1+βz)的情况,可以根据介质的真速度选择最为接近的表达式。v(z)=v0(1+βz)1/n更具有普遍意义,文中以 n=2为例进行了计算,并介绍了空校量板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绕射波是时间剖面上最常见到的特殊波之一。正确地认识它,合理地利用它,有助于对时间剖面的解释和对断层的确定。对于绕射波的性质已有一些文献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得到一些理论上的结论,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是生搬理论上的结论所能办到的。本文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认识时间剖面上的绕射波。但由于水平有限,可能达不到这个目的,也难免出现错误,望同志们提出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6.
地震波分辨率的分类研究及偏移对分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波的分辨率一直是地震勘探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自偏移技术问世以来,它对分辨率的影响也一直是本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目前分辨率的分类、定义及在计算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把地震分辨率分为法向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并给出计算空间分辨率的方法。法向分辨率是分辨反射界面间隔的能力;而空间分辨率是分辨地质体大小和间隔的能力,不应是横向上分辨反射界面间隔的能力。空间分辨率应当用菲涅耳带而不是地震波横向上的波数来衡量。偏移技术是通过缩小菲涅耳带而并非压缩空间子波来提高空间分辨率。文中还给出了非零炮检距菲涅耳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震采集空间采样密度和均匀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密度、均匀空间采样技术既是解决当前地震勘探所面对的复杂问题的系统技术对策,也是今后地震勘探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地震采集的空间采样密度和炮、检点分布的分析,指出空间采样密度和分布的均匀性与偏移剖面的纵、横向分辨率有关,并且直接影响去噪的效果和偏移噪声的大小。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室内组合在偏移处理中的作用,指出高密度均匀采样的原始资料对叠前去噪和偏移是非常宝贵的,通过去噪和室内组合等手段会改变原始资料的空间采样密度,对后续处理有害无益。文中分别提出了衡量空间采样密度及均匀性的标准,并建议就此建立相应的采集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表区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中的基准面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复杂地表区的资料处理中,地表起伏给静校正、速度分析、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等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就基准面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根据目前的处理技术,静校正可选择任一近地表的水平面作基准面,它不影响速度分析和叠加成像;但一般情况下它不应该是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的基准面,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应从地表或地表圆滑面开始。本文还给出了根据(静校正的)CMP基准面计算地表圆滑面的方法,统一了深度域中速度谱、时深转换和深度偏移的基准面。  相似文献   
9.
在三维资料偏移处理中,偏移速度是决定处理效果的关键参数。本文以文北三维偏移为例,讨论了偏移速度的选取和处理效果。实际偏移速度可用下述办法选取:首先根据不同构造部位的地层倾角修改叠加速度,然后把此修改后的叠加速度以不同的百分比在二维叠加剖面作偏移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出较为合适的叠偏速度,用于三维偏移,便可取得较好的偏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震时间剖面上的伴随相位和次生相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模型计算结果和一些试验资料,对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与地下反射界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受地震子波有限的频带宽度和目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限制,在地震时间剖面上会形成一些“伴随相位”和“次生相位”,有时这些相位被误认为反射层位而给出错误的解释结果。为此,本文通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阐明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削弱和识别这些假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