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解决页岩Ⅰ区块气藏渗透率低、气体流动困难的问题,对该区块体积压裂缝网进行模拟计算,验证是否能够形成体积缝网。在分析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地质、力学、工程条件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页岩Ⅰ区块体积压裂的最优裂缝参数:裂缝半长200 m、裂缝段数为10段、裂缝导流能力为10 μm2·cm。以优化的裂缝参数为目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得最佳铺砂浓度为4 kg/m3,主裂缝导流能力为10 μm2·cm,并且能够形成体积缝网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页岩Ⅰ区块能够进行有效的体积压裂,形成有效缝网。  相似文献   
2.
针对WZ油田人工举升方式优选问题,基于油井自喷期末储层特征及生产要求,通过分析井下特征、油藏特性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工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系统层次模糊优选模型选取电潜泵为WZ油田最优人工举升方式。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优选人工举升方式,评价结果全面可靠、可操作性强,可为同类油田现场采油方式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东海合作区积液气井排采工艺优选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的措施效果评价模型优选排采工艺的方法。方法中针对排采措施效果评价特点,从技术和经济角度选取3项输入指标、5项输出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的C2R模型及超效率DEA模型对C11井排采工艺进行了优选。通过计算,优选气举工艺对C11井进行排采,并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对DEA优选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客观可靠,可操作性强,可作为现场排采工艺优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缺乏一种快速、准确预测CO2非混相驱油效果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选取剩余地层压力与混相压力之比、孔隙度、渗透率、油藏中深、地层平均有效厚度、地层温度、原油相对密度、含油饱和度、原油黏度、渗透率变异系数、注采比、注入速度和水气交替注入比等13个地质及工程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平均单井日增油量作为输出参数构建了预测CO2非混相驱效果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以国内6个CO2非混相驱项目和1个CO2混相驱项目为学习样本,2个CO2非混相驱项目和1个CO2混相驱项目为检测样本检测了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3个检测样本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57%,满足工程要求.利用该模型预测了腰英台油田CO2非混相驱井组的增产效果,与实际增产效果相比,相对误差仅为1.30%.这表明,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CO2非混相驱油效果进行预测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前东海常用的诱喷返排方法存在占用井口空间大,气源少,操作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无法满足海上平台的经济开发要求。膜制氮气有制氮撬和增压撬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简单,可以解决气源问题。通过环空气举和化学药剂注入阀气举两种气举方式可以实现不占井口诱喷返排。该工艺目前已经在东海数口井进行了成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预测气井井筒临界携垢流量,优化气井防垢措施,指导气井后期生产制度选择,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气井井筒临界携垢流量计算方法。采用该计算方法研究了温度、压力、垢物颗粒直径、油管尺寸等因素对临界携垢流量的影响,并对海上T-C1井临界携垢流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气井井筒临界携垢流量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减小,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变大,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油管直径的增加而变大;T-C1井中100μm垢物颗粒的临界携垢流量为10.2×104 m3/d,当实际产量略低于临界携垢流量时,井筒会积聚垢物颗粒,导致产量持续下降,从而进一步加剧垢物积聚,造成气井很快出现停喷现象,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和作业情况相符。可见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的气井井筒临界携垢流量计算方法准确、可靠。所得结论可为优化气井防垢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