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以及动态生产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断控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层级划分;基于层级划分,通过地震资料属性提取与转换、深度学习、基于目标示性点过程模拟以及离散裂缝网络模拟(DFN)等方法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以模型进行油气储量和油藏数值模拟,将拟合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顺北1号断裂带奥陶系断控型储层按层级由大到小分为走滑断裂影响带、断控体、类洞穴、类洞穴内簇充填和裂缝带共5个层级。(2)走滑断裂影响带受应力差异影响具有分段性,可细分为挤压段、拉分段和平移段;断控体在拉分段发育断裂交会型、单支走滑型,在平移段发育双断裂交错型和两断裂交会型,在挤压段发育双断裂扭曲型和双断裂交会型,共有6种平面组合样式;类洞穴在地震剖面上呈串珠状反射特征;类洞穴内部分为栅体与栅间(基岩),其中栅体又可进一步分为簇(角砾带)、簇间(裂缝带),整体表现为栅状结构,簇的物性更好;裂缝带为类洞穴的主要储集空间,在簇内部比簇间更发育,在一间房组比鹰山组更发育,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均以发育高角度裂缝为主,在两者连接处则以发育水平缝为主。(3)地质模型预测的油气...  相似文献   
2.
大涝坝凝析气田开发后期,地层压力降至露点压力以下,凝析油迅速析出,导致流体采出程度低,为了提高采出程度,进行了循环注气开发研究.分析了大涝坝凝析气田地质特征、流体相态特征,确定了凝析气藏注气地质条件,并根据在定容衰竭过程中介质作用对地层凝析油饱和度影响较大,对该凝析气藏采取注气保持压力方式开采.建立了气藏流体单井产出、注入方程,利用老井及新布井进行了注气方案优化.制定了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布井方案,对循环注气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形成了凝析气藏循环注气配套技术.通过气藏循环注气开发模拟,得出开发指标,并与衰竭方式开采指标对比,发现凝析油采收率大幅度提高,循环注气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是当今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其内部的储层构型特征直接控制油气的富集与分布。以塔河一区下油组为例,采取现代沉积测量与经验公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岩心、测井、地震、录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不同层次的储层构型界面以及由其划分的构型要素。以层次分析为指导思想,通过隔夹层识别,从单一河道、心滩和心滩内部增生体3个层次对研究区储层进行详细解剖并实现相应的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下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单一辫状分流河道宽度为128~690 m,水下分流河道宽度为144~386 m,心滩宽度约为244 m,长度约为594m,心滩内夹层发育,长轴方向迎水面倾角为2°~4°,背水面倾角小于1°。  相似文献   
4.
以塔河油田三叠系底水砂岩油藏作为地下地质体,将露头调查与地下地质体进行解剖类比分析,从心滩坝的沉积演化机理出发,对不同沉积作用条件下落淤层的成因和展布样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落淤层多发育于心滩坝内,岩性可分为泥质和钙质夹层,利用本区丰富的水平井测井资料,根据电阻率曲线反演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展布,对全区的夹层进行识别,开展落淤层定量分析,确定展布范围,长宽比,证实落淤层的分布受控于心滩坝的规模;受落淤层的影响,由辫状河三角洲控制的塔河油田底水厚砂油藏,其剩余油不是简单的"水上漂"特征,而是分布在落淤层之上周边及环水锥处,总结出4种辫状河储层中落淤层的空间配置关系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模式。研究成果既为以砂体构型研究为核心的构型建模数模和剩余油预测奠定基础,也为同类油藏综合调整方案、井位部署、剩余油挖潜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三叠系阿克库勒组四段河道砂体具有埋藏超深、砂体薄、河道窄的特点,在沉积微相研究指导下,形成了一套正演模拟技术定标志、地震多属性识别技术定边界、地层切片技术定期次和拟声波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定厚度的河道砂体识别描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河道砂体油藏分段成藏、隔夹层分布广泛等地质特征,形成了一套导眼评价与台阶状水平井开发相结合的高效井位部署技术,降低了各河道段油藏评价的风险,提高了河道砂体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对类似岩性油藏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碎屑岩油藏氮气泡沫吞吐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塔河油田1、9区为代表的碎屑岩油藏开发难题,开展系统调研论证,明确碎屑岩油藏先由单井吞吐储备技术基础,逐渐放大规模,进行井间气驱的发展思路,开展氮气泡沫吞吐。氮气密度低、不混相,擅长处理垂向矛盾;泡沫能提高吞吐效果。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及油田现场调研,对塔河油田1、9区碎屑岩油藏氮气泡沫吞吐进行了适应性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钻测井沉积相分析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克孜尔塔格组主要形成于浪控无障壁碎屑滨岸沉积环境,前滨亚相包括砂滩、沟槽和砂坝3种微相.单井实钻油气显示:砂滩微相含油气性最好,其次为靠近砂滩的沿岸砂坝,处于上临滨的沿岸砂坝尽管物性较差,但由于与下临滨构成频繁的互层,非常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因此也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8.
凝析气藏衰竭开采出现反凝析污染,如果衰竭速度控制不当,将严重影响气井生产。采用非平衡压降"雾状"反凝析控制技术可以缓解这种影响。该技术利用凝析油析出之初、其呈雾状的非稳态状态时,通过提高天然气流速使反凝析油即时形成即时采出,实现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时反凝析油始终无法形成连续相,保持高的凝析油传输能力,并通过延长雾状流压力窗口实现反凝析污染的有效控制。首先通过Мирзажанзаде的非平衡压降理论结合非平衡定容衰竭相态实验,揭示了衰竭速度与"雾状"反凝析的内在规律;然后开展不同压降速度(1 MPa/h、2 MPa/h、3 MPa/h和4 MPa/h)下的长岩心反凝析伤害实验及衰竭开采实验,综合分析不同衰竭速度下的雾状流压力窗口和反凝析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压降速度越大,反凝析出的"雾状"凝析油颜色越深,在凝析气中悬浮时间越长,随高速气流产出量越多;当压降速度为4 MPa/h时,雾状流压力窗口为10.5 MPa (46.5~36.0 MPa),储层反凝析污染改善效果最好,凝析油采收率最高,但对天然气采收率影响不明显。因此,综合考虑气井出砂和气窜情况,适当增大衰竭速度,有利于缓解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提高凝析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AT2井区三叠系中、上油组多个圈闭的含油气性,采用基于烃类微渗漏的高精度化探技术在该井区进行了油气地球化学精查研究。选用的地球化学勘探指标均为活动态指标,包括游离烃、物理吸附烃以及顶空气。采用测网方式采集了近地表土壤样品,网度为0.25 km×0.25 km,在重点圈闭上方采用了0.1 km×0.1 km加密采样网格。以游离烃甲烷、物理吸附烃甲烷、顶空气甲烷为代表性指标,研究了AT2井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5个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区(对应于5个圈闭)。通过化探—地质双因素评价方法,对上述5个化探异常区进行了排序,评价了圈闭的含油气性,为油田滚动开发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气藏类型的准确判别不但对储集层评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开发方式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针对塔河油田AT 11区块,结合第一口探井PVT实验分析数据,应用地层流体相态图和流体三元组成判别法,在判断为凝析气藏的基础上,根据该井和3口新产能井的PVT实验分析数据,采用流体组分组合法、秩类法和Z因子法3种经验判别法对其凝析气藏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储集层电性评价和生产动态分析验证,确定该区块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开发调整对策,为该区块开发的综合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