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8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城市燃气管道安全评估中的腐蚀评价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在分析城市燃气管道与长输管道差别的基础上,论述了建立符合我国城市燃气管道特点和工程实际的腐蚀评价模型的必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液化天然气气质,探究结构参数对喷射混合器内部流场的影响,优化其结构,基于不同沸点低温液体互溶混合机理,以液态甲烷、液态丙烷为工质,分析了不同引射角度和喷嘴直径喷射混合器内两股流体的流动特性和混合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液态甲烷和丙烷可互溶,引射角度发生变化时,速度核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随着引射角度的增加速度核心偏移程度逐渐得到改善。压降随着引射角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混合流体出口压力呈增大的趋势,两股流体混合后引射流体质量分数沿中心轴线方向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当引射角度为90度时,两股流体混合后流场分布相对其它引射角度均匀,速度核心偏移现象较不明显,且压力降、混合流体出口压力及引射流体的质量分数最大。喷嘴直径过大时,喷射混合器出口位置出现了回流现象。随着喷嘴直径的增加喷射混合器内两股流体达到均匀混合所需的距离增大,压力降、混合流体出口压力及混合后引射流体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当喷嘴直径为13 mm时,压力降、混合流体出口压力和两股流体混合后引射流体的质量分数最大。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随着广东LNG投产,深圳市作为首批受惠城市,于2006年8月12日开始进行天然气转换,陆续将原管道液化石油气用户转换为管道天然气用户。深圳市计划于2008年6月完成全市的天然气转换工作,涉及的居民80万户,工商业3000余户。为此,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首创的液化石油气管道输送的方式将全面退出深圳市燃气供应的历史舞台。回顾深圳市安全供应20余年管道液化石油气的历程,有着许多经验和教训,特别是由于管道液化石油气工艺的特殊性,有着不少的技术创新,我们在此粗约作些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6.
分析了我国LNG冷能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LNG冷能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供冷空调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效利用天然气管网压力能是天然气产业的关键环节。以深圳求雨岭门站天然气压力能利用项目为例,探讨了设计思路、工艺流程和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该项目投资约800×104元,年节电81.7×104kW·h/a,年制冰约28720t/a,年收益共约500.2×104元/a。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液化天然气气质,探究工艺参数对低温液体喷射混合器内部流场的影响,基于不同沸点低温液体互溶混合机理,以液态甲烷、液态丙烷为工质,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喷射混合器内两股流体的流动特性和混合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喷射混合器的主流体入口压力、引射流体入口压力及混合流体出口压力均存在一个最优值,在考虑实际生产环境的基础上,应使其值尽可能的接近这一临界值;在其他工艺参数确定的情况下,随着引射流体入口温度的增大,喷射混合器的混合性能越好,可适当增大引射流体入口温度,以提高喷射混合器的混合性能。主流体入口压力0.22 MPa、引射流体入口压力0.1 MPa、混合流体出口压力0.1 MPa、引射流体入口温度249.15 K时,该结构喷射混合器的混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利用与水合物联合调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比较了7种天然气储气调峰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利用高压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制冷与水合物储气调峰工艺流程。模拟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储气调峰功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合物法进行天然气储运是目前国内外正着力开发的一种新型天然气储运技术,水合物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其分解特性是该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基础。奇异自保护效应的存在表明水合物在特定的低温温区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也为开展水合物法储运天然气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试验依据。综述了气体水合物自保护效应的研究历史及其应用于天然气储运的工程应用,指出了自保护效应研究中依然存在的困惑及发展水合物法储运天然气技术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