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4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9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2003年9月.通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常趋势快速增长。前三季度通信业务收入完成38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o%。其中,电信业务收入完成342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邮政业务收入完成39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通信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165倍。图1为4年来通信业务收入各月净增比较。  相似文献   
2.
硅酸钙陶瓷的SPS烧结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钙和硅酸钠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适合作为生物材料的硅酸钙粉体,并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Spark Plasma Sintering)烧结硅酸钙陶瓷(常温相为β相)。为了探讨合适的烧结工艺参数,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烧结温度(850~1000℃),不同的保温时间(1~10min)和不同的加载压力(20~50MPa)进行烧结。测了这一系列不同烧结工艺参数下得到的块体的抗弯强度、硬度、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950℃可以制得很致密的硅酸钙材料,其力学性能比其它方法得到的材料大为提高。延长保温时间及增加烧结压力,抗弯强度和硬度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而断裂韧性则呈现相反趋势,因此,要根据材料的应用需要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采用Ti,Si,C以及少量的Al,应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设备,在1350℃烧结得到不含有TiC的SiC-Ti3SiC2复合材料,其中SiC理论体积含量为50%.材料表面气孔率为2.72%.材料的硬度为10.09 GPa,断裂韧性为5.66MPa·m1/2,硬度低的原因是由于材料不够致密.提高烧结温度到1450℃,XRD结果表明材料中有了TiC的存在,这说明提高烧结温度以后,Ti3SiC2发生了分解.但是材料表面气孔率为0.64%,材料的硬度达到了18.07 GPa,同时,材料的断裂韧性值达到了6.30 MPa·m1/2.实验表明,仅提高烧结温度100℃,使Ti3SiC2部分分解得到TiC,就能够提高材料的硬度和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4.
TiN粉体粒径大小对SPS烧结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液相还原法,即在液氨中采用金属钠为还原剂,通过还原四氯化钛(TiCl4)成功制备了纳米氮化钛粉体,通过XRD、SEM、TEM分析表明,粉体颗粒尺寸小于20 nm,并且为立方相的纳米氮化钛.以所合成的纳米TiN粉体为初始原料,采用SPS进行快速烧结,同时进行了微米TiN的烧结.结果发现采用SPS烧结技术可以抑制纳米TiN的晶粒快速长大过程,晶粒长大到100 nm~150 nm.但是纳米TiN粉体的烧结温度明显低于微米TiN粉体,并且致密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SPS快速烧结制备纳米结构Ti5Si3-TiC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金属钛和碳化硅为初始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体快速烧结(SPS)技术制备了致密纳米结构的Ti5Si3-TiC复合材料.借助XRD、SEM和TEM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利用压痕法测定了其室温显微硬度和断裂韧性.结果表明利用SPS技术可在1260℃,保温8 min条件下使金属钛和碳化硅同步完成反应、烧结、致密化,生成Ti5Si3-TiC复合材料,并且晶粒细小,其中TiC晶粒尺寸<200nm.  相似文献   
6.
热电元件的界面高温稳定性是决定热电器件服役性能和应用前景的重要因素,而阻挡层和热电材料之间的界面扩散和界面电阻则是评价热电元件高温稳定性的主要标准.为了进一步提升P型碲化铋热电器件的界面稳定性,本研究采用高通量筛选的方法选定适用于P型碲化铋的Fe阻挡层材料.通过一步烧结的方法制备了Fe/P-BT的热电元件,并系统研究了...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P型填充式方钴矿化合物Yb_yFe_xCo_(4-x)Sb_(12),并研究了Co位Fe掺杂对该化合物热电传输特性的影响.在300~850 K的温度范围内,测试了化合物的电导率、赛贝克系数和热导率.结果表明,化合物的主要相组成为Yb_yFe_xCo_(4-x)Sb_(12),EPMA结果显示化合物中含有微量FeSb_2和CoSb_2杂质相.化合物的赛贝克系数均为正值,表明为p型半导体.随着Fe掺杂量的增加,化合物的电导率增加,晶格热导率降低,最小室温晶格热导率仅为1.33 W·m~(-1)K~(-1),对于化合物Yb_0.29Fe_1.2Co_2.8Sb_(12),在800 K时获得最大热电优值ZT约为0.67.  相似文献   
8.
Ti3SiC2具有优良的性能,作为复合材料增强相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性能.提出制备Ti3SiC2增强复合材料的一种新思路,即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简称SPS)原位反应烧结制备Ti3SiC2增强纳米复合材料.利用SPS技术已经成功制备了Ti5Si3/TiC/Ti3SiC2,TiSi2/SiC/Ti3SiC2,SiC/Ti3SiC2等纳米复合材料,并且考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低维热电材料以其优越的性能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但合成方法多局限于成本较高的物理法。本文采用简便的化学浴沉积法成功地制备出硒化铋纳米结构薄膜。以硝酸铋、硒代硫酸钠分别作为铋源和硒源,以氨三乙酸作为配位剂,在硅片上沉积出由【001】取向的纳米片组成的硒化铋纳米结构薄膜。薄片厚度在50~100nm。性能表征显示合成出的薄膜室温下电导和赛贝克系数分别为9.2×103Sm-1和-98μVK-1。该法具有低成本、易操作、易于大规模生长等优点,为薄膜的器件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层压机的加热温度是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质量的关键参数.为解决目前现有工作台的加热系统对工作台表面温度均匀性控制不够精确、易在电池内部产生气泡、影响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混合控温太阳电池组件层压机加热系统,系统由油电混合加热系统、油温自动测控系统和温度设定与显示系统等组成,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热丝对工作台进行加热,同时利用油液作为导热介质进行加热温度补偿,从而使加热均匀性得到有效控制,其温度均匀性控制精度可达±1.2℃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