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汉盆地为燕山运动后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内陆盆地。面积约28,000平方公里。自垩纪到第四纪沉积总厚达万米左右。以早第三纪沉积最为发育,可分两个成油、成盐旋回(表1)。本文讨论新沟咀组下段"上组合"(包括泥隔层、Ⅱ油组、Ⅰ油组和大膏层)的沉积环境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晚期生油说确立以来,排烃就成为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资源量评价中最突出的难点.本文吸取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独立相作为排烃的主要相态,建立一个二维(剖面)双开关排烃模型.即认为孔隙流体压力达到破裂压力值且含油饱和度超过临界值时,开始排烃,直到压力降到一定限值使裂缝闭合为止.就某一有效烃源岩而言,可以发生一次或多次排烃过程.应用该模型研究辽东湾地区的排烃,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60年-70年代中期石油成因理论和定量预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后,油气运移研究就成为石油地质勘探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法国石油研究所近十多年来一直将它作为重点课题之一,并且取得了重要进展。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是法国石油研究所主持于1987年6月15日到19日在Carcans--Maubuisson召开的法国石油研究所第二次勘探研究会的论文集。这次会议的中心论题就是沉积盆地中烃类运移。参加这次会议的  相似文献   
4.
新书介绍     
《定量的沉积盆地模型(Quantitative sedimentary basin modeling)》,Charles L.Angevine,Paul L.Heller,and Chris Paola,1990 自80年代以来,油气地质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盆地模拟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定量的沉积盆地模型》研究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基础研究之一,它在沉积、构造、乃至油气地质过程的定量研究和模拟中部有广泛应用。因此,它被列为AAPG再教育系列课程之一。本书作者近年末在进行该课题研究时,一直得到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学会石油研究基金以及Amoco和Exxon石油公司有关基金的资助。在过去三年内作者还在Wyom  相似文献   
5.
根据排烃研究的最新成果及煤岩研究的最新进展,认为煤岩中油气运移的主要机理为生烃增压驱动下沿微裂缝的独立烃相排出,含烃饱和度和破裂压力是控制排烃的两个主要因素,据此建立了煤岩微裂缝排烃模型.将它应用到辽河盆地桃园--荣兴屯地区的排烃研究中,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南段荣兴屯,大平房及桃园3个地区获得工业性油流的77口井不同层段的原油常规物理性质分析资料和随机选择的不同层段16个油样多项地球化学测试结果,综合分析确定上述地区内煤型油占有一定的优势,其次为湖相原油,部分为这两类原油轻-中度降解后形成的中-重质原油,该区发现具有工业规模的煤型油,为我国东部深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油气勘探增加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关于"隐秘圈闭(油气藏)"的早期概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万选同志在"关于‘隐蔽圈闭(油气藏)’的概念"一文中简述了"隐秘圈闭"这一术语含义的发展过程,并对该术语的使用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对该术语早期含义的引述似欠确切。  相似文献   
8.
可燃有机矿藏附近,往往覆盖着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土。研究和揭示其相关性,既可为农业土壤改良服务,又有可能预测地下可燃有机矿藏。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讨论了研究区岩浆活动对有机质成熟怍用的影响。首先确定由于岩浆侵入和喷发的热力作用,在二次成烃期有机质成熟度 R(?)的递进值(ΔR(?)值),进而编制出ΔR(?)等值线图,为区域性烃源岩二次成烃潜量计算提供较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渤中油区地下流体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地下流体运动的能量变化,指出控制烃类运移和聚集的根本因素是地下流体力场,即流体势的分布特征.应用自已研制的CPPS系统软件,综合其它地质资料,分析了渤中油区主要产层的流体势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区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和可能的聚集场所,认为:(1)从能量的观点出发,采用势分析方法是研究地下烃类运移和聚集的正确途径;(2)用地震层速度求取地下流体动力学研究所必需的地层压力资料;(3)根据势分析确定渤中油区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以从凹陷向凸起为主,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是石臼坨凸起、石臼坨与沙垒田凸起的接合部到渤中凸陷的斜坡带;其次是渤南凸起及其东北部的断裂发育区,渤中凹陷到石臼坨及渤东低凸起的斜坡带.该区实际含油气前景可能比目前业已了解到的更为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