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野外露头、薄片、地震、测井等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构造背景分析。塔河地区受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影响,大部分地区缺失志留系,目前主要在西南部钻遇志留系地层,且只保留了志留系下统柯坪塔格组及塔塔埃尔塔格组,发育滨海-浅海碎屑岩沉积体系。 在识别出沉积体系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塔河地区志留系有利储层特征,认为其储层纵向分布受构造运动及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并预测其有利储层集中于柯坪塔格组下段、上段及塔塔埃尔塔格组。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托浦台泥盆系东河砂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研究阿克库勒凸起西南缘托浦台录井、测井、岩芯、薄片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东河砂岩主要是无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自下发育远滨和近滨沉积组合,向上为近滨和前滨沉积,为向上变深和再变浅的沉积旋回,刻画了东河砂岩在研究区域的纵横向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塔河碎屑岩注水井压力降落试井中,通过非线性自动拟合法利用碎屑岩注水多区复合油藏模型求出地层渗透率、表皮因数、井筒储集系数以及水驱前缘半径,计算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利用所编制的实用软件,通过塔河油田4口井实例分析与常规解释方法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解释结果具有可靠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顺9井区碎屑岩储层埋藏深,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岩性致密,渗透性极差,直井压裂投产后表现为供液不足、单井稳产能力差、产能低、采收率低、勘探开发成本高、经济效益相对较差;该井区通过水平井分段加砂压裂储层改造后,单井产能有明显提高。但常规压裂分段方案不能有效地优化产能与经济的关系,为此引进统一压裂设计(UFD)计算方法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油藏分析计算得出地层渗透率及地应力,运用P3D软件进行计算,得出无量纲裂缝导流能力CfD和无量纲生产指数JD;同时考虑不同改造规模下的生产能力,以最优生产指数为目标优化裂缝几何尺寸,要求针对最佳的裂缝几何尺寸进行优化压裂施工设计;在评价期内对产能进行预测,结合投入成本进行经济评价,与泵注程序相结合,最终得出设计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埋藏深、高温、非均质性强及水平井段长的特点,在分析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综合水平段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地应力分布特征及邻井油水关系影响,提出了水平井分段选层的依据与原则。通过对TK1-H井采用遇液膨胀封隔器+滑套的分段改造完井技术,分五段实行了大型分段酸压施工。酸压后产液情况表明,水平井分段酸压改造技术控制了缝高,控制了底水锥进,是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油气井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主要是裂缝和溶洞组成的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基质系统不具有储渗能力,地层流体以管流或管流一渗流耦合流动为主。传统试井解释方法基于多重连续介质模型和解析渗流理论,难以对储层特征和流体流动规律正确描述。离散数值试井解释方法通过连续性特征分析,把溶洞和裂缝视为离散介质进行处理,把缝洞型储层等效为粗细溶洞相间的组合模式,并对粗细溶洞中的流体流动进行管流公式和等效渗流公式描述,建立8种试井地质模型,对径向流、线性流和储罐流分别进行有限差数值方法求解,绘制典型曲线并分析各流动阶段压力特征。通过T762井实例应用分析,其解释结果能更好地描述缝洞型油藏特征并指导开发。  相似文献   
7.
针对塔河油田碎屑岩砂体分布规律性差,部分储层开发效果差,引进PSSL全能谱饱和度测井技术,求准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通过介绍全能谱饱和度测井原理,分析其解释基础和精细解释方法,应用现场实例说明该项技术在薄层分析和厚层细分所具有的优势,并利用该技术确定最佳射孔层位。实践证明,全能谱饱和度测井技术能够准确地评价区分油层、水淹层、水层及干层,正确区分出水淹层的级别,能较好的指导油田采取措施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8.
在对川东南地区茅口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野外剖面的详细观察,结合录井、测井资料,对岩性剖面结构进行细致分析,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并从地质、测井方面,阐明了层序关键界面识别与划分的标志,认为茅口期相对海平面升降幅度不大,三个三级层序均为II型层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川东南地区茅口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