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台湾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东缘,在与菲律宾海板块相邻接的琉球弧和吕宋弧间接处。它是吕宋弧与欧亚大陆积极碰撞的地方,碰撞导致了迅速隆起与侵蚀。台湾岛是大陆生长通过外来地体反复增生的一个例子(Ernst 等 , 1987)。构成台湾前第三纪变质基底主要部分的片麻岩,乃是这些构造事件的潜在重要见证物。基底杂岩中大理岩层的古生物证据(Lee,1984)和碳(Yui,1987)与锶(Jahn等,1984)  相似文献   
2.
陶鲁笳同志是南京化工开发协调委员会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1985年夏初,时任国家体改委顾问的陶鲁笳同志组织国家体改委、国家汁委、国家经委、化学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专程赴宁考察经济体制改革情况。他们广泛听取企业相各方面意见,并与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市负责人反复商讨,建议依托中心城市,推动在宁的中央、省属和宁、镇、扬地方化工企业的横向联合,以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发挥南京化工的整体优势。从而导致作为体制改革试点的南京化工开发协凋委员会的成立,对加强化工上、中、下游企业的联系,促进南京大化工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值此南京化工开发协调委员会成立十周年之际,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应用包括构造模拟的多种技术,并现已由深地震反射剖面证实的联合王国陆上及近海盆地的分析表明,这些盆地发育在连锁断层系上。这些断层系包括陡倾和缓倾的断层,它们或有倾向滑动位移,或有走向滑动位移。尽管所有盆地中连锁断层系都很普遍,但它们发育程度不同,因此在盆地内和盆地间产生种种构造样式。这使得盆地既可按其主要构造单元划分,又可看成力学和地质上连续的。  相似文献   
4.
解释白垩纪与第三纪分界处生物灭绝的理论,是须要经过生物群的充分采样分析检验的。虽然孢粉学是研究陆地范围的地层层位及估量植物灭绝的主要方法,但尚未同叶化石(大植物)的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虽然补充了代表地方性生物群的孢粉组合的大植物研完有能力提高分类的分辨能力,但是过去却缺乏解决白垩纪最晚期植物历史所需的样品量和地层段。如今笔者把北达科他州100米厚的白垩纪与第三纪分界联合剖面的大植物资料与详细的孢分析联系了起来。在本文中白垩纪与第三纪分界以30%的孢粉植物群灭绝为标志。这与铱和冲击矿物异常是一致的,此界线分布在最高的恐龙遗迹之上约2米。越过此分界面,大植物有79%的种被更替,而分界面之下17~25米变化较小。这种型式与白垩纪最晚期流星冲击之前气候变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1 前言台湾岛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复杂的会聚板块交界处,北向的吕宋火山弧沿着此边界现今与北东向的欧亚大陆边缘发生了向南推进的弧-陆碰撞(图1)。台湾碰撞作用的特点是欧亚大陆边缘的俯冲、活动的褶皱-逆冲带中地壳的巨大加厚、区域性变质作用和迅速的隆起,后者受到迅速侵蚀的平衡。自早上新世以来,与碰撞有关的造山作用伴有在台湾增生楔西翼(前渊)和东翼(向洋翼)之上同构造深沉积盆地的发育。在东翼盆地(碰撞盆地)中盆地形成和沉降的详细记录在台湾东部海岸山脉的中新-更新世火山岩和沉积岩中被保存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建立了一种一维作用响应型模式,来模拟盆地发育期间的压实、热演化、生油岩成熟、生烃与排烃的地质过程。此模式可用于计算一定条件下生油岩中排出油气的量。尽管此模式对沉积岩的物理、化学条件有所简化,但在对沉积盆地进行地质重建时,仍可作为一级近似使用。此模式在用于日本新泻(Nigato)地区时,可预测与排烃有关的最重要的参数,其中包括埋藏速率和生烃量。此模式还揭示,甚至在北新泻这样小的盆地里,排烃时间也因地而异。当排烃作用(有利时期)与构造发育一致时会形成大型油田;因而,对排烃时间的准确估算,乃是烃类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 1 引言蛇绿岩地质学家和海洋地球物理学家之间关于洋脊下的岩浆房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蛇绿岩学家坚信岩浆房的存在,因为其出现于层状辉长岩蛇绿岩层序中,与在成层杂岩内所发现者极为相似,它们形成了洋脊下的大型岩浆房。并且用与蛇绿岩相同的晶体沉淀概念来解释辉长岩的成层作用,导致提出洋脊之下具大型岩浆房的假说(见 Nicolas,1989年的评述文章)。由于直至80年代后期,支持于洋脊之下存在岩浆房的地震证据尚寥寥无几,故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