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1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在Na_2O-SiO_2-B_2O_3-C_2H_3N_2N_2-C_3H_(15)N体系中合成了硼硅ZSM-5沸石,使杂原子沸石首次在非水体系问世。本文考察了非水体系中物料组成、制备条件的影响、发现了用无机盐代替氧化钠源的新现象。用XRD方法测定了产品的晶胞参数,以晶胞收缩的事实证明了在非水体系中硼原子也能进入骨架位置。  相似文献   
2.
运用等温热重技术,对三种不同煤化度的煤焦,在950~1400℃温度区内进行了CO_2气化研究,考察了这三种煤焦在不同气化温度下的活性变化,并对动力学计算的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气化温度对煤焦气化速率的影响程度不同,1100℃以下反应为。动力学控制阶段,1100℃以上逐步过渡为扩散控制阶段,在高的气化温度下,反应速率增大,表现活化能值降低。  相似文献   
3.
顾永达 《煤炭转化》1992,15(1):46-5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在煤/半焦气化研究中的应用,着重讨论了担载金属半焦在含氧气化剂作用下碳-氧-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H2O和CO2脉冲气化后的TPD可以分析担载不同金属盐类后脉冲气化所生成的H2,CO和CO2.一般来说。随担载金属量的增加.其反应掉的H2O和CO2量增加,生成的CO和H2增加。从碳和CO2及H2O的气化反应的氧平衡可以求出在反应过程中吸附在试样表面的氧量,由表面含氧络合物的形态和含量可以分析碳和金属与氧的相互作用,氧迁移机理及催化活性的大小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用 GC、GC-MS 法分析催化裂化轻柴油中双环芳烃(Fr.2)、多环芳烃馏份(Fr.3)的组成和含量,并借助 DI-MS 和 Fr-IR 法研究极性物馏份(Fr.4)中的主要化合物类型的归属。分析结果表明:催化裂化轻柴油中约90%为芳烃物质,其中3%为单环芳烃,31%为双芳烃,51%为多环芳烃,3%为极性的多环稠合芳烃。双环芳烃主要由 C_1—C_6烷基萘、C_1—C_4烷基联苯组成。多环芳烃馏份主要由 C_1—C_4烷基蒽菲及烷基笏组成。极性物馏份则主要由烷基咔唑、烷基二苯并呋喃系列及酚类和芳酮构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总结了BMS、BAS的技术性能及功能,旨在为工程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种升温速率,TPR方法研究了不同碳化条件下得到的八个煤焦样品的CO2气化动力学规律。用Freeman-Carrol、Ozawa和Kissinger方法计算分别得到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尽管由不同方法求得的活化能有较大差异,但都能较好地验证碳化条件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对所有煤焦样品。用Freeman-Carrol方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之间,都存在着动力学补偿效应,并给出了每个样品的补偿效应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GC/MS分析煤抽出物中的含氮杂环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定煤氯仿索氏后出物经硅主色谱和PdCl2配体交换薄层色谱两步分离,获得了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芳香馏分(NPAH),用GC(FPD)和GC/MS色质联用仪分析其组成结构。通过检索质谱数据并参考有关文献,初步确认贵定煤含氮化合物以三、四环结构为主,同时含有硫原子,主要是氮杂二苯并噻吩及其C1~C3烷基取代物;其他氮杂筒环芳烃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8.
用透射电子显微术(TEM),微衍射技术(MICRODIFF)、高分辨电子显微术(HREM)对中科院山西煤化所Zno/Cr_2O_3系催化剂进行了初步结构表征,得出了电子衍射谱及相应的高分辨条纹象。井与其X衍射结果及M.D.CONCA.等得出的Zn-Cr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的XRD结果进行了对比,初步认为二者从晶系,点阵常数,及X-衍射谱等都较接近,从而为该催化剂进一步的微观结构研究提供了依据。为揭示其反应性能与结构  相似文献   
9.
用径向分布函数法对三种不可石墨化碳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广角X射线散射径向分布函数(RDF)法对三种典型的不可石墨化碳的结构及其随温度的转化进行了研究。在使用“去负法”对RDF进行截尾效应校正时,对Kaplow等的方法作了修正,发展成为“小r区降零过正法”,由自编的计算程序得到了不可石墨化碳的RDF,结果较为满意。由RDF曲线取得的基本结构参数是表征不可石墨化碳结构带本质性的基本数据。研究表明,在被测定的三种不可石墨化碳中,除主要为sp~2杂化键的石墨层片结构外,还存在着显著含量的sp~3杂化轨道碳一碳键。这说明,具有四面体结构的碳一碳交联键将芳香结构的层片状分子彼此联接,以及这些碳原子以层片内部缺陷处的sp~3杂化的间隙原子形式,存在于这三种不可石墨化碳中。其中,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在原子空间排布上受到原丝纺丝过程中拉伸张力的影响,而碳黑则受缺陷原子及层面皱折的制约,玻璃碳则由于乱带型碳网骨架的存在,形成了多微孔、低密度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TG─DSC法研究煤、焦的燃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阶从泥煤到无烟煤7个脱灰原煤及两个烟煤、一个腐泥煤制成的半焦作为燃烧试样,利用同步TG─DSC技术研究其燃烧特性,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1n(dHT/dt)-1n(S-ST)=-E/(RT)+1n(A/K)处理所得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煤、焦的燃烧反应是由3个或4个一级反应串联组成,除第一阶段外,其余各段的活化能均随反应程度的加深而增大。结合失重百分数求解了加权平均活化能Em值,此值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变化范围为50~140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