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5篇
机械仪表   7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任丘潜山油藏测井资料重新建立双重孔隙介质储层裂缝参数解释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储层综合评价指数,对多井进行了储层重新评价;并利用叠后地震资料,采用边缘检测技术对任丘潜山储层裂缝发育情况进行综合预测。综合评价成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度较好,基本搞清了储层裂缝发育规模和展布规律,为三维精细地质建模及潜力分布特点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几种具体帮样图例,介绍了S-CADM系统有关鞋帮部件的CAD辅助排料技术,阐述了料面、帮样库的建立及检索、手动排料、半自动排料以及排料率估算等过程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任丘雾迷山组潜山油藏为大型底水块状碳酸盐岩油藏,目前综合含水已达96.1%,处于高含水低速开发阶段.以任丘碳酸盐岩潜山油藏为例,利用层切片技术和变速成图技术进行构造精细描述,利用调频调谐振幅和多尺度谱分解检测技术进行储层缝、洞分布预测,利用蚂蚁追踪技术和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技术进行双重介质三维地质建模,利用剩余油动态监测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黄芩苷脂质体,进行体外质量评价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以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BBD设计-效应面法,得到最佳制备的工艺参数和处方,并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包封率以及在体外药物释放情况;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黄芩苷溶液及黄芩苷脂质体溶液,分析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黄芩苷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大豆卵磷脂药物质量比例4.9∶1,大豆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例7.53∶1,水化体积为8.07 m L;黄芩苷脂质体平均粒径在176 nm,平均包封率为41.31%,黄芩苷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黄芩脂质体组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t1/2)延长,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AUC(0~∞)增加以及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延长,说明将黄芩苷制备成脂质体后作用可提高药物的疗效。结论:制备的黄芩苷脂质体具备一定的缓释性能,对黄芩苷新剂型的开发及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控制任丘潜山油藏的含水上升速度和产量递减速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开发效果,华北油田采油一厂采取了一系列调整产液结构的措施,创经济效益429.6万元。实践证明:结合单井经济效益评价,对高含水负效益井采取关井、间开、调参措施,是降低无效产水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地下、地面工艺技术配套措施是提高堵水、提液效果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索盐酸小檗碱活性化合物证明其对抗特异性皮炎的机制。方法: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对应目标的基因,由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标网络,筛选出药物-疾病的共同基因靶点作为研究靶点,将共同基因靶点导入STRING网络平台,获得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盐酸小檗碱的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基因功能分析网站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信号通路生物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Pymol软件对筛选出来起到关键作用的靶点与盐酸小檗碱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化合物-靶点网络主要包含99个对应靶点。GO生物富集分析得到1512个生物学过程、138个细胞组成、174个分子功能,KEGG中有5个主要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与ICAM1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结论:盐酸小檗碱中的可能通过与ICAM1抗体等多种靶点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可能对特异性皮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多媒体应用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视制作、广告动画、电脑游戏开发、建筑装潢设计、网络、产品开发等,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无所不在,并持续向更多的应用领域延伸。各大高校为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培养新型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都纷纷开设多媒体技术课程。本文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路进行研究,并阐述自己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比较和研究各类基于速率的拥塞控制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出一种新的流媒体系统中的速率型拥塞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监测网络状态变化和客户端缓冲区状态.动态调整服务器端的发送速率,减少包丢失率和缩短延迟时间,提高系统服务质量。此方法表现出很好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计算复杂度很低,不影响传输效率。和传统的拥塞控制机制相比,此方法在控制的实时性、网络状态震荡抑制、多媒体通信质量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转炉冶炼SPHD钢直接连铸工艺,通过加强对钢水的脱氧,改善钢水可浇性,保证了正常的浇注.  相似文献   
10.
邓锋  解强  刘德钱  万超然  黄小晴  顾雪梅 《化工学报》2019,70(11):4457-4468
将泥炭破碎、粉磨、浸渍磷酸后,压块成型、再破碎,置于管式炉经不同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制得活性炭。对浸渍磷酸后的泥炭样品在氮气下进行热重分析;测定活性炭样品的碘吸附值、亚甲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利用气体吸附仪、激光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表征其孔结构、碳结构、表面化学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泥炭在磷酸活化过程中发生了交联反应,炭化/活化最大失重温度从300℃附近降低至200℃附近;随着磷酸浸渍比和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中的无规则石墨层增多、羟基含量减少;磷酸浸渍比增加时,孔隙逐渐发达、吸附性能增强、2~5 nm孔段孔容增大;活化温度升高时,孔隙先收缩(400~550℃)后发生破坏(600℃)、吸附性能下降、2~5 nm孔段孔容减小;随着活化时间延长,活性炭的羟基含量先大幅减小(120~150 min)后无规律变化,孔隙先扩大(120~180 min)后收缩(>180 min),吸附性能>180 min后迅速下降,碳结构和2~5 nm孔段孔容无显著变化。在磷酸浸渍比1.5、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180 min条件下,制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678.52m2·g-1,2~5 nm孔段的孔容达0.1475 cm3·g-1、占总孔容比率为31.04%、占中孔容比率为70.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