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管理与控制及投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国内尚未系统开展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以及相关评价工作,而且不同于国内勘探开发可以借鉴历史积累的经验和教训。需要对资源国进行全方位了解,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地质和非地质工种协同进行严密、严格的可行性研究。不但要严格评价油气资源潜力,而且需要认真评价石油商业风险、社会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和竞争性风险。在风险识别和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风险管理与控制及全球油气勘探开发风险评价与项目优选流程。提出评价本身就存在风险,需要克服诱惑、过度自信、过分保守等7种主观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投资环境评价指标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既能把握风险投资时机,又可以获得商业发现和经济效益的综合风险因子投资评价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巴西桑托斯盆地M油田盐下巨厚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硅化作用,目前尚未有相关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为此,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流体包裹体测试和X射线荧光分析等资料,对M油田不同硅化作用特征开展成因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化作用在M油田较为普遍,超过一半样品受硅化作用影响,但仅有17%的样品属于中-强硅化作用。硅化作用成因类型包括3种,分别为沉积型、早期成岩型和热液型。沉积型和早期成岩型硅化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有限。综合证据显示,强热液硅化层段与侵入岩空间分布关系密切;同时其主要氧化物含量介于侵入岩和碳酸盐岩围岩之间,呈二者混染特征,且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87~193 ℃),证明热液硅化作用为岩浆期后热液所致。岩浆期后热液倾向于沿碳酸盐岩地层内部的断层、裂缝、不整合面等构造薄弱带以及与这些薄弱带相连通的高基质孔隙带流动,使储层发生强烈硅化作用。当硅质含量大于10%,对储层物性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