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g、Mn和Ni取代的不同Si含量的SAPO-11分子筛,并采用XRD、XRF、SEM、NH3-TPD和TG/DTG手段进行了表征.担载Pt后,采用H2化学吸附法测定了Pt的金属性质,并测定了Pt/MeAPSO-11在正十二烷临氢异构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Mg、Mn和Ni引入SAPO-11分子筛的骨架,产生了新的酸性位,提高了SAPO-11分子筛的酸性.含不同金属原子的SAPO-11的酸性强弱顺序为MgAPSO-11>MnAPSO-11>NiAPSO-11>SAPO-11.在正十二烷临氢异构化反应中,Pt/MeAPSO-11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异构化选择性,但受MeAPSO-11的酸性和Pt的脱氢/加氢性能的作用,当Si含量较低时,各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Pt/MgAPSO-11>Pt/NiAPSO-11>Pt/SAPO-11>Pt/MnAPSO-11;当Si含量较高时,其活性顺序为Pt/SAPO-11>Pt/NiAPSO-11≈Pt/MgAPSO-11>Pt/MnAPSO-11.  相似文献   
2.
滕飞  田志坚  马怀军  徐平  熊国兴  林励吾 《石油化工》2004,33(Z1):1116-1118
在水/NP-7/正丁醇/环己烷微乳体系中,制备了Ce0.5B0.5MnAl11O19纳米催化剂,用电导跟踪了微乳液微结构变化.研究了微乳体系的组成、干燥方式对颗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的微结构对前体颗粒的形态和尺寸产生类似"模板"的限制和剪裁作用,从而控制颗粒的形貌;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实验表明,针状颗粒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加氢改质催化剂Pt/USY、Pt/1.0K-USY和Pt/2.0K-USY,并借助XRD、N2等温吸附-脱附、NH3-TPD和Py-FT-IR表征了这3种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同时以预精制FCC柴油为原料,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上述催化剂的加氢改质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金属Pt负载量相同和催化剂孔道结构相似的情况下,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催化剂的酸量和酸强度以及酸分布,相对而言,具有适宜酸性的Pt/1.0K-USY催化剂更有利于芳烃饱和与选择性开环反应,其加氢改质柴油满足国V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拟薄水铝石、磷酸、氢氟酸、1-甲基咪唑和水混合制得凝胶并挤条成型,将成型凝胶在1-甲基-3-乙基溴化咪唑离子液体中晶化制得成型的AlPO_4-34分子筛,考察了凝胶HF/Al_2O_3摩尔比、晶化时间、晶化温度等对制得分子筛的影响,采用XRD、SEM、颗粒强度测试、N_2吸附/脱附、NMR和TG等方法对成型分子筛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保持凝胶中适当的HF量、延长晶化时间和提高晶化温度有利于得到机械强度高、结晶度高、完全由AlPO_4-34分子筛构成的圆柱条。表征结果显示,成型分子筛由2~5μm的AlPO_4-34分子筛晶粒构成,结晶度高,具有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多级孔结构,机械抗压强度可满足固定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四硫代钼酸铵做前驱体,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合成纳米MoS2。考察了4种表面活性剂对合成的纳米MoS2结构、尺寸及排列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表面活性剂辅助所得样品均为插层结构2H MoS2纳米片,插入物为NH4+和表面活性剂。不同样品中纳米片的层间距、表面活性剂插入量、纳米片的尺寸、排列方式均不同,可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控制纳米片的结构、尺寸及排列方式。其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辅助所得样品中纳米片层间距最小,PVP的插入量最大,纳米片尺寸最小(堆积层数为1~2层,长度为5~10 nm),几乎无团聚。PVP辅助所得样品具有最高的蒽加氢活性,深度加氢产物8HN的选择性和蒽的加氢转化率分别为651%和468%。MoS2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与其比表面积无直接相关,与暴露棱边活性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微波促进的离子热合成分子筛条件下,考察了有机胺的添加效果.结果表明,有机胺在微波促进的离子热合成分子筛的过程中可能具有结构导向作用.在添加了有机胺的条件下,用微波促进的离子热合成法成功地合成出了纯相的AlPO4-5分子筛,并对材料进行了XRD以及扫描电镜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温度焙烧的ZSM 2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400℃还原制备得到Pt/ZSM 23系列催化剂。采用热重(TG)、N2物理吸附、NH3程序升温脱附(NH3 TPD)、有机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 IR)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 IR)等手段,对分子筛及催化剂进行表征。以正十二烷为模型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Pt/ZSM 23的临氢异构化性能。结果表明,350℃焙烧脱除部分模板剂后,利用400℃还原过程进一步脱模制得的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异构体收率(876%)和多支链异构体收率(414%)。探讨了模板剂脱除方式对催化剂孔道性质、酸性质以及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三氧化钼、硝酸钴、L-半胱氨酸为原料,水热法一步制得分散型Co促进的MoS2(Co-Mo-S)催化剂。采用XRD、XPS、ICP-OES、Raman、N2物理吸附和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高压釜式反应器中,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Co-Mo-S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当Co/Mo摩尔比不大于1时,Co-Mo-S催化剂仍保持2H-MoS2的层状结构,S-Mo(Co)-S片层层间距为0.94 nm,平均层数为4层,部分Co取代S-Mo-S层中的Mo形成“Co-Mo-S”相。相比于水热制备的MoS2,钴的加入对S-Mo(Co)-S片层堆积层数没有影响,但片层长度变短。悬浮床加氢评价结果表明:Co-Mo-S-1催化剂上的DBT的转化率和联苯选择性分别为MoS2催化剂上的1.8倍和7.3倍。当Co/Mo摩尔比不大于1时,Co-Mo-S催化剂上DBT的转化率和直接脱硫路径的选择性与“Co-Mo-S”相的含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说明“Co-Mo-S”相是主要活性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