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油压缩系数实验与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uska高压PVT装置,测定了9个油田油样的压缩系数,其温度与压力范围分别为308—338 K,0.6—6.6 MPa。并测得了各油样4个温度下的密度值。实验发现,原油压缩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并建立了温度、压力和密度函数的原油压缩系数关联式,其对404个数据点的平均误差为2.96%。该式可用于预测不同条件下的原油压缩系数计算,方便原油输送的计量与管道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从上下游资源配置、炼-化一体化、联副产品整体综合利用及工艺技术开发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中国石油乙烯装置竞争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昌峰 《石油学报》2000,21(4):65-69
原油的特征化是利用一定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对复杂的原油体系进行简化描述,从而实现对其进行较为合理的解释,以满足油藏物性计算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模型化工作的需要。但现有原油特征化方法忽视了原油中有胶质、沥青质固体胶束相存在的事实,将原油以单一液相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在对于重质原油的相态计算及研究原油中沥青质、胶质等重有机质沉淀间题时,存在与原油的实际物理性质相矛盾、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也存在较大的误差。基于原油中存在重有机质固相的物理事实出发,对现有的原油特征化方法进行了改进。在物理机理上,使现有特征化方法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并利用提出的方法,对几种较重原油的油藏物性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与现有特征化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改进后的特征化方法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准确性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含氢气体水合物生成条件的测定和计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透明蓝宝石水合物静力学实验装置测定了12组含氢气体混合物(包括5个二元系、4个三元系和3个四元系)在纯水中的水合物生成条件.将Chen-Guo水合物模型应用于含氢体系水合物生成条件的计算,计算中选用PR状态方程以及刘昆元和汪文川提出的混合规则计算含氢气体混合物的组分逸度系数,并对混合规则中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进行了重新回归.实验测定的12组含氢气体混合物水合物生成条件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N2-CH4/N2-CH4-CO2混合气与盐水体系的界面张力进行了实验测定. 实验范围(温度:20.0℃~110.0℃,压力:常压~30.0MPa)内共测了40个实验点.测定采用改进了的高压界面张力测定仪,仪器系统误差0.76%.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稳态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用于酯交换反应的固体催化剂,通过BET,FTIR,TG-DSC和SEM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脂肪酸甲酯由小桐子油和甲醇在制备的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以小桐子油为原料制备的脂肪酸甲酯作为1种有效的润滑添加剂,其有效性随着添加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产品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能改善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2003年乙烯生产评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了中国石油所属乙烯装置2003年的生产情况,总结了生产管理及技术进步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004年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8.
回顾中国石油所属合成氨及尿素装置2004年的生产情况,总结生产管理及技术进步中取得的经验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能不能迅速增强赢利能力,其中提高乙烯装置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沥青质沉淀点的测定与模型化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自行设计、组装了一套采用透光率法测定原油体系沥青质沉淀点的实验装置,并采用该仪器测定了6个浓度的沥青质+甲苯体系及4个浓度的原油+甲苯体系的正戊烷和正己烷沥青质沉淀点。模型计算中采用目前具有代表性的Hirschberg沥青质沉淀溶解度模型以拟合实验数据。结果发现由实验数据回归得到的原油溶解度参数明显高于状态方程法的计算结果;原始条件下沥青质的溶解度参数值明显低于被提纯后沥青质的溶解度参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