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利用地震地层学原理,识别出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存在上超、削蚀等地震反射现象,结合钻测井资料,综合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即SEs31、SEs21、SEs11,分别对应于沙一下亚段、沙一中亚段和沙一上亚段,每个三级层序内发育完整的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各个层序的空间展布受控于坳陷内部的主干断裂,其沉积厚度与沉积范围在局部地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雁107断块Es_4+Ek砾岩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及对储集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测井、井壁取心和AVO等技术,精细研究砾岩油藏裂缝发育情况,综合研究表明,刘李庄油田沙四砾岩油藏雁107断块Es4+Ek砾岩油藏储层裂缝发育组系多,裂缝规模差别较大,各级裂缝并存,分布复杂,裂缝被溶蚀、填充作用普遍;储集空间以孔隙-裂缝性为主,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渗透性砾岩段裂缝发育,第一小层砾岩中发育III类裂缝;第二小层砾岩发育II、III类裂缝,以III类裂缝为主。第三、四、五、六小层砾岩则发育I类与III类裂缝。微小裂缝(Ⅱ、Ⅲ类)是白云质砾岩油藏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的主要提供者,并且对渗透率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剩余油多沿大断裂和裂缝边部的微小裂缝分布。  相似文献   
3.
以辛镇构造南翼沙河街组三段(E2s3)为例,利用地震、钻井、测井资料建立研究区目的层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层序格架基础上,对地震资料进行地震属性分析,然后结合已有的对该区沉积背景的认识,对属性分析和反演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刻画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可将E2s3分为3个三级层序(长期旋回),即SQE2s3L、SQE2s3m、SQE2s3u,分别对应于沙三下亚段(E2s3L)、沙三中亚段(E2s3m)和沙三上亚段(E2s3u)。对重点研究的SQE2s3m则进一步划分为6个中期旋回,每个次级旋回内部都包括了近对称的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辛镇构造地区E2s3沉积时期,由于三角洲前缘的滑塌,发育了一系列深水浊积扇砂岩体。E2s3的沉积过程是一个三角洲向湖盆进积的过程,具有从早期到晚期三角洲逐渐向湖盆内部推进,沉积中心从东向西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缅甸若开海域块体搬运沉积地震响应及典型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块体搬运沉积是深水沉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的深水盆地均有发现,其对深水油气勘探及生产均有重要影响。利用深水三维地震资料,对缅甸若开海域上上新统底部块体搬运沉积进行了追踪分析。基于地震剖面及时间切片,认为上上新统底部块体搬运体系发育3种地震相类型:弱振幅半透明杂乱地震相、叠瓦状变振幅地震相及中-强振幅丘状地震相。杂乱半透明地震相为块体搬运体系中段层状流态典型地震响应特征;叠瓦状变振幅地震相为同沉积变形的证据,为块体搬运趾部沉积;中-强振幅为搬运沉积内部漂浮块体响应特征。基于均方根属性、相干切片及构造图等,分别从顶、底界面以及内部对块体搬运体系沉积的典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底界面主要表现为侵蚀现象,顶界面反映了块体搬运沉积具有层状流态和塑性流态的性质,内部特征主要表现为变形及挤压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饶阳坳陷刘李庄油田雁107断块古近系沙四段裂缝型砾岩油藏的地层沉积、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的研究,认为雁107断块沙四段沉积期属于溶蚀垮塌扇沉积,多个断块高点控制了砾岩扇体的展布,砾岩扇体总体上具有自北东向南西方向伸展的趋势,总体上属于受断层分割的块状底水裂缝型油藏。根据雁107断块沙四段裂缝型砾岩油藏6个小层剩余油纵横向分布特征,认为雁107断块裂缝型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主要是受砾岩储层沉积旋回、裂缝发育及开采期注水方式的影响。提出了改变目前的注水方式是提高剩余油采收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东方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尤其是一期生产井钻后表现更为突出,在2D地震资料道积分剖面或常规反演地震剖面上,显示储层分布稳定、连续性好,井间无断层存在,但气体组分差异却很大。针对这些问题,东方气田在二期开发实施前,进行了储层的精细描述,一方面采集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通过特殊处理及反演技术,精细刻画砂体及隔夹层分布;另一方面从储层沉积学角度研究砂体的展布、隔夹层的成因及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对开发井进行精细的井位优化和调整,尤其是针对低阻气层,采用大位移水平井开发。在实施中利用水平井随钻技术、优化配产技术和地质建模、数模一体化等技术,保证了生产井水平段的有效长度,使气田开发井在投产后产能和组分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为气田产量达到ODP设计水平以及保持长期稳定地向下游供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平井是进行油田高效开发,提高单井产能比较理想的井型。但由于渤中25-1南油田储层横向分布稳定性差,一期水平井实施效果不理想,在二期工程实施时,引进了先进的储层预测技术,充分进行钻前准备,制定严密随钻跟踪研究与管理程序,取得了二期水平井的实施高效,为后续水平井的井位设计及随钻调整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