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南方第三系小盆地浅层生物气地化特征及应用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南方第三系小型盆地众多,一般为单旋回的陆相沉积,沉积厚度相对较薄,后期遭受不同程度的抬升剥蚀;盆地烃源岩通常较为发育,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但普遍热演化程度低,大部分处于未成熟阶段,部分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其地温梯度、沉积速率及沉积环境都有利于浅层生物气的形成。目前已有多个盆地获浅层气勘探发现,气藏埋深浅于1000m,属于生物成因气。作为绿色环保能源,浅层生物气的综合开发利用将极大的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效减少当地工农业生产对煤碳、木材的需求,达到保护当地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ɫ���dz�����ɲػ��Ʒ���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百色盆地是一个典型的陆相第三系残留型盆地。浅层气的分布,在盆地东部坳陷围绕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区带上沿主干断裂呈珠状出现;在盆地西部主要分布在南斜坡的江泽地区并沿断层呈带状分布。含气层位主要是始新统百岗组和渐新统伏平组,次为始新统那读组,埋深一般小于1500 m,大部分气层埋深在300~700 m之间。浅层气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大多数呈现为甲烷含量高(超过95%,干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轻(-55‰~-70‰)典型的生物气特征,其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生物气、生物气—热解气及油层菌解气三类。其成藏机制与烃源岩的早、晚两期生物气的形成作用有关(成岩作用早期和构造运动抬升后的晚期),并以晚期复合成藏为主。  相似文献   
3.
4.
百色盆地原油成因类型及聚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原油样品生物标志物和碳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分析资料,揭示了指示其生源和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参数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将百色盆地已发现的原油划分成4种成因类型.各类原油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曲线、甾烷碳数分布、Pr/Ph值和碳同位素组成等指标有明显差异,在盆地内呈区域性分布.盆地东部坳陷原油成熟度总体分布格局是:东高西低,坳陷内部低边缘高.这主要是受控于生油层成烃演化与断裂活动期的时空配置关系.原油与生油层的地球化学参数在区域上分布相一致,表明原油成藏具有近源聚集的特点.这可能与盆地缺乏广覆性的疏导层和断层的切割、封堵作用有关.同时,也正是这种因素使得生油层平面上的非均质性表现为区域上原油类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