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层地质特征、储层分类研究为基础,通过大量现场应用,总结出适合各类延长组油层的射孔技术、钻具结构、支撑剂、压裂液及配套的压裂施工参数,并详细介绍了几种能不同程度提高单井产能、防止大量吐砂、有效抑制底水的压裂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这一整套改造技术对压裂试油及提高单井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进Barnett页岩增产效果的综合裂缝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水力压裂裂缝诊断项目是从2001年夏天伴随着测斜仪(地面和井下的)和微地震监测等综合裂缝诊断技术的发展而展开的.通过这样的诊断工作可以收集到大量数据,从而更清楚地了解北得克萨期页岩中十分复杂的裂缝特性.同时,详细的裂缝监测结果使建立校准用三维裂缝模拟器成为可能,该模拟器能够更好地反映该页岩压裂时真实的破裂机理.该模拟器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校准,实际上它是一种对压裂裂缝生成的全新理解.清水压裂或"低密度砂"压裂工艺的发展,使得在Barnett页岩的钻井和再压裂计划获得新生.这种超低渗透率储层的开发主要依赖于一种长而宽的裂缝通道的建立,这样的裂缝通道能够将大量的非常复杂的裂缝网络连通,从而增大泄油面积.了解人造裂缝的几何形态是改进任何增产措施或加密井效果的关键,尤其对于有非常规裂缝网络系统存在的地区.综合裂缝诊断技术使我们对新压裂工艺、重复压裂和加密钻井有了更深的认识.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价大量微地震数据的方法.微地震分析与地面和井下裂缝测斜技术相结合就可以分析人造裂缝网络的特征.随着压裂模型向实测裂缝特征的逼进,生产响应和各压裂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将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3.
经对长庆油田侏罗系油层地质特征,油水分布关系及高产因素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适合油层特点的增产措施,即深穿透负压射孔求初产,复合射孔求初产,深穿透负压射孔+爆燃压裂,复合射孔与爆燃压裂联作,挤KCl解堵,酸化解堵,小砂量解堵性压裂措施等,经现场实践,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乌兹别克斯坦碳酸盐岩老油藏采收率,以储层地质研究为基础,利用FracproPT做为设计软件,针对该地区高净压力碳酸盐岩底水气帽油气藏地质特征和测试压裂分析结果,在压裂改造中灵活运用酸预处理降低破裂压力、高排量造缝、低排量多级段塞加支撑剂和活性水携带粉陶降滤控水等工艺技术集成,在该区进行45井次水力压裂,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能气体压裂在长庆油田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能气体压裂(简称HEGF)在长庆油田不同区块,不同油层和油田复压井的现场应用情况,对其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了HEGF技术选井选层的基本原则,认为HEGF是一种介于求初产和水力压裂之间的行之有效的油层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能气体压裂作为具有独特增产机理的一种油气井增产技术,已在长庆油田各产油区进行了广泛应用。分析了 2 6 8井次的HEGF施工效果,对其适应的地质条件和影响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选择高能气体压裂药量大小的原则,找出了适合该技术的地层条件。经现场试验,证明是有效的、科学的,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燃气式超正压复合射孔是利用火药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形成瞬时高压,然后再射孔的一种"先压裂后射孔"的射孔方式。其助射作用提高高温高压气体能量利用率,造缝作用增加近井地带泄油面积和流动效率。该工艺可实现隔层同时施工,简化施工工艺,提高完井效率,射孔弹爆破形成的巨大冲击,提高了近井地带地层渗透率,起到了解堵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庆气田下古生界储层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从改造增产的角度出发,对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储层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并系统归纳了适合长庆气田马家沟组低渗碳酸盐岩气层的一系列增产配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对今后气层的改造增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对长庆油田侏罗系油层地质特征、油水分布关系及高产因素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适 合油层特点的增产措施,即深穿透负压射孔求初产、复合射孔求初产、深穿透负压射孔 爆燃压裂、 复合射孔与爆燃压裂联作、挤KCl解堵、酸化解堵、小砂量解堵性压裂措施等,经现场实践,取得显 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