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7篇
综合类   67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64篇
能源动力   2篇
武器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系统地评述了车辆四轮转向系统的原理及其控制方法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指出四轮转向系统的研究必须以闭环综合评价为出发点,并与其它主动安全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轮胎静特性试验台的标定方法,导出了标定系数的计算表达式,给出了滑台转角调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使减振器对车辆具有最佳减振效果,利用Rebrouck建模方法,建立了反映液压减振器阀系特性的参数化动力学模型,并将该减振器动力学模型以S-Function的形式嵌入到CarsimTM的某E-Class整车模型中。以整车动力学性能为优化目标,使用NSGA-II多目标优化算法,在扫频工况下,对车辆前、后轴减振器的阻尼力特性进行了虚拟调校。计算结果表明,经调校以后的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使得整车的动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预瞄优化神经网络驾驶员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预瞄跟随理论并结合真实驾驶员的学习目标、生理限制与不断优化的行为特性,建立了预瞄优化神经网络驾驶员模型。利用2自由度车辆模型进行了汽车在方向控制下的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预瞄优化神经网络驾驶员模型与实际合格驾驶员行为非常相似,按照该理论建立的驾驶员模型可以应用于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的研究和自动驾驶等智能车辆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7.
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在回顾汽车操纵动力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阐述了研究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的重要性,列举了三类汽车操纵动力学研究方法。描述了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的内涵,并给出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和一些应用实例。最后,根据汽车操纵动力学发展史预测,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的发展有可能会导致汽车操纵动力学性能的显著提高,并解决现今流行的汽车操纵动力学中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获取良好的路感模拟执行器响应性能,从提高路感模拟用永磁同步电机的动态电流响应速度和降低稳态时的电流波动角度出发,针对数字电机控制固有延时问题和逆变器输出饱和问题应用三步非线性方法设计了一种电流控制(TSPCC)算法。三步非线性方法具有对参数不过分敏感和易于离散系统工程实现的优点,将逆变器的输出饱和转化成基于模型的动态饱和限制引入到动态前馈控制和误差反馈控制中以获得最优的电流响应速度,用下一拍电流预测值代替当前传感器采集值以降低由于延时引起的电流超调和波动。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显著提高电流响应速度和降低稳态时的电流波动,适合用于实现平滑的手感和实时的路感。  相似文献   
9.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客观定量评价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理论分析 ,提出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客观定量评价指标 ;利用吉林工业大学的开发型驾驶模拟器 (ADSL驾驶模拟器 )验证了评价指标与驾驶员主观评价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达到 0 99以上。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客观定量评价指标是合理、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横摆角速度反馈汽车转向控制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理论上研究了具有横摆角速度反馈特性的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对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一增益形式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综合比较,横摆角速度反馈不但使横摆角速度响应的带宽增大,而且同时使横摆角速度阻尼增大,产闰中车辆重心侧偏角的稳态增益和侧向加速度超调量,使得转向运动更加平稳、方向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另外,研究表明两种前轮转向控制方法对高速工况处的车辆和过度转向珠作用非常明显可以显著地提高车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