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矿业工程   2篇
无线电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可柔性加工的储能器件技术,有机太阳能电池已经成为新型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解决活性层材料的设计、入射光调控结构的应用及传输层界面的修饰问题,提升光电转化效率是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包括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与制备、界面缓冲材料设计及给体/受体材料改性研究,并展望了有机太阳能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绳索取心钢球偏斜技术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贵州某磷矿区钻孔施工中,由于地层水敏性导致钻孔出现掉块、坍塌,局部超径、沉渣增多等,发生钻具扭断、埋钻等事故。采用绳索取心钢球支撑小径锥面钻头定位偏斜技术对事故进行处理,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3.
CO2增产技术改造煤层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煤层CH4脱附原理和CO2基本特性的介绍,结合国内设备配套和施工能力,经过分析和推理,提出利用CO2吞吐、CO2增能压裂和CO2泡沫压裂的可行性。根据我国目前煤层改造的现状,进一步阐述了应用CO2泡沫压裂对煤层实施强化改造的重要性。建议尽早开展专题研究,对煤层实施CO2泡沫压裂改造,以提高煤层气产量。  相似文献   
4.
5.
锗衬底主要用于制备砷化镓太阳电池,在航天器电源及地面聚光太阳电池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对锗衬底的表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了HF/H2O2/H2O清洗液体系中氧化剂H2O2体积分数对锗衬底及外延片表面质量的影响。随着氧化反应的不断进行,在锗衬底表面形成一层非晶态不溶性GeOx薄膜,从而实现了锗衬底较好的钝化和更加稳定的表面终结,并通过外延生长进行了工艺验证。通过高分辨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锗衬底表面氧化态进行测试及分峰拟合并模拟计算,当1.22O2/H2O清洗液钝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硅-硅直接键合硅片的机械减薄工艺对器件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采用磨削、化学腐蚀和机械/化学抛光的方法对硅-硅直接键合硅片进行减薄加工,分析了减薄过程中各个工序键合片的平整度、弯曲度和翘曲度变化,并对减薄后硅片的厚度均匀性进行了考察。本次实验最终获得了几何参数良好、厚度满足要求且均匀的晶片。磨削过程会使弯曲度和翘曲度升高,可以通过化学腐蚀的方法降低弯曲度和翘曲度,化学腐蚀过程虽然使平整度升高,但可以通过机械/化学抛光的方法降低平整度。采用该减薄技术对直接键合硅片进行机械减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锗外延片表面的雾、水印及点状缺陷等会影响太阳电池的性能和成品率,其中点状缺陷出现的比例最高。研究了锗抛光片清洗工艺对外延片表面点状缺陷的影响,获得了无点状缺陷、低粗糙度及高表面质量的锗单晶片。采用厚度为175μm p型<100>锗单面抛光片进行清洗试验,研究了SC-1溶液的不同清洗时间、清洗温度和去离子水冲洗温度对锗抛光片外延后点状缺陷的影响,分析了表面SiO_2残留和锗片表面粗糙度对外延片表面点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点状缺陷主要是由于锗单晶抛光片表面沾污没有彻底清洗干净以及清洗过程中产生新的缺陷造成的。采用氢氟酸溶液浸泡、SC-1溶液低温短时间清洗结合低温去离子水冲洗后的锗抛光片进行外延,用其制备的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由原来的25%提高到31%。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Pb、Cd混合污染,研究单、双接种淡紫拟青霉菌、拟青霉菌、嗜麦芽窄食单细胞菌对黑心菊耐受力的影响和联合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微生物能有效缓解不同浓度铅镉复合污染土壤对黑心菊的毒害,拟青霉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组合接种后黑心菊生物量提高73.1%~207.31%,表现出最好的耐受能力。除淡紫拟青霉菌、嗜麦芽窄食单细胞菌双接种外,其余五种接种方式黑心菊Pb、Cd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大于1,双接种在富集能力上表现优于单接种。接种微生物后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分别提高8.91%~702.22%和0.13%~23.26%,在土壤Pb 1 500 mg/kg、Cd 1 mg/kg浓度下,黑心菊-微生物联合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对土壤中Pb、Cd的活化,其中拟青霉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组合接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